“这个计划并未包含对付奚族和契丹。”在繁华的都市背景下,神武军的将领们聚集在一处高级会议室中,灯火通明,映照着他们的坚毅面庞。程处默试图提出异议,却被林川果断打断:“曹继叔、刘仁愿、薛仁贵,你们带领部队向东挺进,执行夜间突袭任务,目标是奚族和契丹的核心力量。”
“什么?”众将领惊讶不已。
这两个族群虽只是城市周边的小型势力,但却与跨国企业tJ集团有着紧密联系,并时常与邻近的大唐集团发生摩擦,甚至在某些时期选择臣服于后者以求生存。如今北线战役即将结束,大军即将凯旋,为何又要挑起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
“这不是我们北伐战略的一部分。”刘仁轨眉头紧锁,身为神武军的一员猛将,他对林川的决定感到困惑,“大总管,消灭奚族和契丹并不在我们的作战计划之内。”
林川目光坚定:“这只是我临时做出的战略调整。随着漠南tJ集团的瓦解,短期内会出现权力真空,这些小势力会迅速扩张。不出几十年,必定会产生一个新的强权。我们应该利用他们刚刚摆脱tJ集团控制,自身实力最弱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
“可是这样做缺乏正当理由。”刘仁轨直言不讳。
林川淡然回应:“我们在城市周边的行动,偶尔波及到一些小势力也在所难免。这次不过是针对他们的主力进行一次精准打击而已。况且,我们俘虏中不是还有奚族和契丹的人吗?”
姚懿点头赞同:“当年汉朝对付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虽然成功将其赶至漠北,但十年后匈奴还是卷土重来,东汉时期更是出现了柔然、tJ等多个威胁中原的新势力。”
“大总管,我愿意领军出战。”郑仁泰率先表态。
随后,柴令武、柴哲威等人纷纷表示支持,会议室内的将领们纷纷抱拳请战:“大总管,您就下令吧。”
夜幕降临,长安市的城门刚刚关闭不久,一名身着神武军制服的通讯兵疾驰而来,停在北门外,高昂着头向城墙上值守的士兵大声报告:“捷报!定襄大捷!”
“定襄大捷?”北门守将闻讯,立刻下令开启城门,引导这名信使进入市区。
看着信使直奔市中心的皇宫方向,守将问身边的一位兵士:“李司令的北伐行动已经进行了多久了?半个月了吗?”
“将军,才九天!”兵士回答。
“乖乖,李司令果真名不虚传,这么快就攻克了定襄城,这一仗颉利集团肯定损失惨重。”
皇宫内,两仪殿,用过晚餐后的李世民正与房玄岭、杜如晦等高层官员商议国事。河东道取得重大胜利之后,北方战场上的李靖攻克恶阳岭,按照他的预计,李靖应该传来捷报了。然而几天过去了,既没收到李靖的消息,也没收到林川的消息,这让李世民心中不安,开始揣测各种可能的情况。
突然,一位太监兴奋地冲进殿内,高呼:“陛下,捷报!定襄大捷!”
定襄大捷?那可是颉利集团的大本营!
房玄岭、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纷纷看向这位太监。李孝恭在一旁拱手祝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李世民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宣读捷报。信使恭敬地走上前来,双手呈上两份奏折。
李世民惊讶地发现竟有两份奏折,内心激动,手指微微颤抖,匆忙拆开阅读。越看越是兴奋,称赞道:“靖将军果然英勇,此战斩首敌军三万余人,俘虏五万余人,缴获大量物资和财富。”
“靖将军久经沙场,为此次北伐准备多年,自然充满必胜的信心。”房玄岭分析道。
李靖用兵如神,麾下更有苏定方、李道宗、李绩等一众猛将,北伐胜利在望。
然而,李世民忽然疑惑地发出一声:“咦?”
“陛下,有何不对吗?”长孙无忌等人见状,纷纷看向李世民,猜测是不是捷报中有什么问题。
李世民面色疑惑地说:“这份捷报里,靖将军并没有提到定襄之战,也没有提及林川。”
“定襄大捷,靖将军怎么可能不提呢?”长孙无忌不解地说:“至于林川,他不属于靖将军的指挥序列,不提他是正常的。”
听到这话,信使不由得惊讶地看着李世民,想要为林川辩解却又不敢多言。
“陛下,这两份捷报或许是因为靖将军单独上报了定襄城之战的情况。”房玄龄建议道。
李世民于是打开了另一份奏折,正如房玄龄所说,这份捷报详细记载了定襄城之战的过程。
“嘶!”李世民看完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这份军功实在太过丰厚,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玄龄、克明、无忌,你们来看看。”李世民心情激动,将捷报递给了房玄龄等人。
众人围上前去快速浏览,只见奏折中写道:“五百黑骑翻山越岭,深夜突袭定襄城;一千骑兵深入草原数百里,活捉颉利;斩敌三万,占领各地武器库、粮草营地以及颉利留下的财物,俘获前隋皇室成员或公主,以及颉利麾下的将领谋臣……”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战绩?李孝恭一把抓住信使,厉声道:“大胆狂徒,你为何伪造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