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突然有了其他的想法,毕竟打仗靠的就是谁钱多粮多,若是麾下能有一个帮他赚钱的能人,他甚至能走海路从辽东买马。
虽然传出去风评会有些不好,但孙策不在乎,对他来说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也不会用玉玺去和袁术换取兵马。
鲁肃听到孙策如此问,放下手中的酒杯,陷入了沉思。
孙策见此也不着急,自顾自的小酌了一口。
“主公可想听肃讲实话?”许久后鲁肃才缓缓开口,但眼中却有一些为难。
孙策眉头一挑,朗笑道:“子敬这是哪里话,你我虽然相识不久,但我孙策早已将子敬当做自家兄弟,子敬但讲无妨!”
“那肃便将心中所想尽数告知主公。”鲁肃听孙策如此说,对孙策一拱手,眼中的为难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认真。
鲁肃作为商人,自然对【张·并州最大老板·耀】调查颇多。
“肃曾随家中商队去过一次晋阳购买美酒,但当进了晋阳城后却被里面的景象所震惊。”
“晋阳城的规划和规模自不多说,重要的是晋阳的小商小贩多不胜数。”
“关键是这些小贩坐落整齐,丝毫不影响道路的通行,而且小贩的多样性也是让肃叹为观止,虽然只是晋阳一城,但相比刘备麾下的其余城池即使不如,也不会相差到哪去。”
“后来肃去了晋阳内城的“商业街”,虽然只是几条街道,但却足以让人大开眼界。”
“川蜀的绸缎,西域的琉璃,北海的珍珠,甚至连极南之地特有的檀木所做成的家具首饰都有。”
“想将这些珍宝汇聚在偏远的并州,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乃是天文数字,但同样其中的利益也是非常巨大的。”
“这些珍宝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用途,但却成为了如同并州美酒一样的招牌,这足够让许多人慕名而来,即便那些人不买,也会在当地进行其他消费,更何况这些珍宝并非卖不出去。”
“虽说那些珍宝从大汉各地运往并州需要消耗很多的人力和钱粮,但这些消耗其实可以忽略不计,张耀只需将这些珍宝卖出去的钱财拿出一部分用作“工钱”,这样不仅不亏,反而还能起到以工代赈的效果。”
“那些为张耀做事的工人拿到钱后便会去消费,而张耀的产业涉及极其广泛,最后这些钱都会回到他的手中。”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张耀都是赚的,而且赚的盆满钵满。”
“而且肃还发现,并州的粮价很稳定,甚至各地衙役都有一个名叫“市场监”的地方,负责管控一些生活必需物品的市场价格以及限制粮食的大量买卖,若是有人擅自抬高粮价或私自买卖大量粮食,轻则被市场监的人关押治罪,重则全家问斩。”
“肃如果没猜错的话,张耀是用大价钱在其他州郡收购粮食,然后再以正常的价格限制数量的在并州贩卖给百姓,这样做自然是亏的,但这份亏损在张耀其他产业的暴利面前又不值一提。”
“这就导致刘备治下出现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不断汇聚着整个大汉的财富,治下的百姓自然是生活越来越好。”
“而且其他州郡的百姓听说刘备治下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甚至会不惜万里前往并州安家!”孙策眼中闪着精光,他还好奇为什么一个人口稀薄的并州能让刘备拉出这么多的精锐部队,现在看来都是有谋划的!
张耀只是插手了商业,便引起了如此巨大的连锁反应,如果不是鲁肃和孙策这么一分析,孙策想都不会往这方面去想。
鲁肃叹了口气,还有一点他没有告诉孙策。
货币的总量就那么多,并州的钱多了,其他州的钱自然就少了,此消彼长之下双方的实力差距会越来越大。
这涉及的可不止简单的商业。
但鲁肃并不准备告诉孙策这件事,毕竟连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应对,说出来无非是让孙策白白发愁罢了。
“子敬可能做到像那张耀一般?我将无条件支持子敬!”孙策只感觉心中火热,若是鲁肃能效仿张耀,那未来自己未尝不可像刘备一般强大,甚至超越刘备。
但当孙策看到鲁肃的表情后,顿时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
似乎是感受到孙策失落的情绪,鲁肃也只好硬着头皮道:“肃自然愿为主公分忧,但若贸然学习张耀之法,主公恐怕将很难在江东立足。”
鲁肃很清楚,张耀能通过经商让刘备的实力变强所需要的因素太多了。
首先便是抢占市场,这难免需要用到武力,可这武力如何使用却是鲁肃想不明白的。
并州虽然人口少,但终究是一州之地,盘踞着数不清的大小家族,这些家族在各行各业皆有产业,张耀若是想要让自己的产业遍布整个并州,首先便是与并州的所有家族为敌。
毕竟市场就这么大,你占的多了,自然有人占的少甚至被挤出去。
最重要的是如果地方官员联合商人一同贪污,那一切收益都是空谈。
鲁肃自认没有张耀的手段和胆识,自然不可能去有样学样,那样只会把自己玩死。
“子敬只需尽力而为便可,哪怕是能通过经商为手段削弱四姓在江东的影响也是极好的,若事不可为也不必强求。”孙策并没有再失落下去,脸上再次出现爽朗的笑容,宽慰了鲁肃两句后举起酒杯道:“来来,喝酒,今夜定和子敬喝个尽兴。”
洛阳,杨彪府。
杨彪坐在榻上,在烛光的照映下看着手中的竹简。
“父亲是否入睡?”
房门外突然传出一道声音,杨彪听到后放下手中的竹简,开口道:“还没,何事进来说吧。”
随着房门打开,一单眉细眼,貌白神清的青年走了进来,正是杨彪之子杨修。
“父亲,颍川来信。”杨修走到杨彪身前,拱手将手中的书信递上。
“颍川?哼!”杨彪接过书信,拆开后不由冷哼一声。
“明日你亲自将此信交给张耀,剩下的就不用管了,另外告诉送信的人让其回去告诉那几个老家伙,当今陛下在皇叔的辅佐下让大汉日益兴盛,他们几家世受汉禄,最好尽快来洛阳请罪,皇叔仁慈,或许会放过他们的家人。”
杨彪只是看了两眼便将书信递了回去。
颍川的人想干什么他用屁股想都能想到,无非就是刘备的政策触碰了世家大族的利益,颍川的那些家族不希望看到刘备成为这乱世最后的胜者,想让杨家限制住刘备,或者弄死张耀。
杨家的利益的确也被触碰了,甚至在灭掉李傕郭汜后弘农更是成了张耀的严打地区,这让杨家许多族人或多或少皆有怨气。
杨彪也想过反抗,但当他被张耀单独叫过去谈话后便彻底绝了反抗的念头,甚至让族人积极配合政策的实施。
“我并非要和杨家争个你死我活,只是有些东西你杨家把握不住,扬大人祖上从一普通士卒发展到如今四世三公的杨家不容易,若是因为一点小事灭族,恐怕得不偿失。”
这是张耀对杨彪的原话,有些没头脑,而且威胁之意明显。
杨彪自然不会因为这么一句话就怕了张耀,毕竟他杨家虽然不比袁家,但散落在大汉各地的门徒也不少,岂是说拿捏就拿捏的?
杨彪当即就甩脸走人了。
结果就是杨家的一个附属家族以及杨彪父亲的几个学生因为触犯了法律被治罪,而且都是斩首连坐的大罪。
主要的是这些人的罪证并非虚构,而是实打实的,证据确凿之下即便杨彪想捞人也没有任何办法。
毕竟法律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挑衅法律便是挑衅皇权。
这让杨彪察觉到张耀并非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张耀不仅敢灭了杨家,而且还能承担的住后果!
毕竟谁家的屁股是干干净净的?只是隐藏的比较好罢了。
隐藏的好不代表查不出来,甚至张耀可能已经有了对杨家治罪的证据,只是不想彻底撕破脸罢了。
杨彪不敢赌,同时他也算是明白了太原王氏为什么这么老实。
不老实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