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王伦称帝后,赵佶留给他的烂摊子,最大的窟窿就是货币发行。中原本不是铜矿产地,而前宋以来,货币的主要形式是铜钱,又以纸币交子为辅,甚至布帛、粮食也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功能。
偏偏前宋周边诸国又没有铸货币的能力,中原的铜钱大量流失,所以王伦用了十年时间,才勉强重建了朝廷的信用,让百姓们对交子恢复了信心。
吴用对王伦提出的“经济战”最有心得,还专门写了一个小册子,对王伦提出的“铸币权”进行了阐述,认为朝廷就应该通过商贸行为,完成对周边诸国的货币掌控。
但铜在新朝属于重要资源,除了铸币外,火炮几乎都是铜铸,民间生计也要大量使用铜造的产品,比如盆、镜子等。
所以朝廷对铜矿以及各种矿山已经到了渴求的地步,就好比为何王伦急匆匆地发起对西夏的进攻,因为贺兰山产铁、产煤矿是出了名的。
也因此,王伦的想法,是先让岳飞与韩世忠领漠北漠南诸部对西域进行攻占,朝廷先派水师配合大军,将高丽平推了,从而获得一处距离倭国最近的出海港口,然后发起对倭国的矿山掠夺。
“陛下称帝十年来,倭国不曾入贡,是为不敬,臣请陛下发兵,宣华夏之威仪,明告诸国中原之宗主!”
礼部尚书柴进跳了出来,诸部寺尚书级别的高官里,柴进过得最舒服,他基本不负责具体事务,而是交给几个侍郎们负责,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到处拉赞助。
所以礼部这个部门,上上下下的官吏们对柴进极其尊重和重视,这可是我礼部的一尊大财神啊!
柴进给王伦找了一个绝佳的出兵借口,于是众臣子迅速统一了口风,表示倭国不敬天朝,就该出兵惩罚,我们是为了确定彼此的宗藩关系,绝对不是奔着倭国的什么金山银山去的!
耽罗岛已经被朝廷占据,对马岛也一直是水师的目标,但高丽毕竟是属国,贸然抢夺,于天朝脸面也不够光彩,所以要打倭国,首先还得先收拾高丽。
至于怎么消灭高丽呢?王伦有一个更加阴暗的想法,主动派军队渡过鸭绿江,攻打完颜宗磐,逼着完颜宗磐杀向开京,让完颜宗磐在高丽国内闹大,那么汉军就可以借机搞掉王楷这个高丽王族。
然后金富轼这个高丽文官之首、已经被许贯忠派人说动的“高丽奸”,就可以顺水推舟,以所谓的“民意”请求内附中原,那么接手高丽就容易多了。
王伦不提高丽,先说倭国,与会的重臣们都是聪明人,自然就知道该如何造势,如何寻找一个绝佳的出兵借口。
在金国被消灭的第二年,蓬莱府就多了一个产业,那就是高丽奴婢的发卖。在前宋时,中原的技术扩散流入,高丽就此发展起了青瓷业、雕版印刷业,但是随着中原与高丽的重新接壤,高丽的一些支柱型产业彻底被中原冲垮。
高丽的两班贵族为了继续维系自身奢靡的生活,便自发地找到了一个可以与中原形成“贸易顺差”的产业,那就是人口贩卖。
反正唐朝时新罗婢就十分出名,如今到了新汉,大不了再拾起祖先的传统手艺呗。无数高丽底层穷苦百姓在国内官吏以及中原商人的“忽悠”下,卖儿卖女,大量高丽年轻的女子怀着对上国的憧憬,签了卖身契约,踏上了前往蓬莱府的大船。
朝廷也及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视高丽奴婢为国内奴仆一样,也有着最基本的人身权利,这让不少打着“劳工”名义的高丽人,都情愿留在中原,变为汉人。
在吴用被派往梳理漠南后,大同府、临潢府也出现了以“南下务工”为名义的人口买卖,颇有许多漠南诸部百姓南下,在朝廷官办的牧场、农场充当了雇佣工人。
似这样的人口买卖,岭南的李俊也在这么干着,王伦当初从东北班师后,就下了密令,让李俊“赶蛮拓业”,从东南亚地区低价买来一批部落战争中被俘的奴隶,送往琉球。
张顺与水师陆战营的单廷圭则负责以小股汉军为主,驱赶着奴隶登陆琉球岛屿,开始了对琉球的探索。
琉球就是后世的台湾岛,三国时期孙权为了掠夺人口,曾派将领前往捕捉生口,隋朝也多有关注,但到了前宋,对琉球基本上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和官方探索。
王伦就从蓬莱府的人口买卖,一直介绍到了琉球,单廷圭已经在琉球岛的西岸修建了几个小型军事堡垒,根据他的上奏,这个时代的琉球仍旧是蛮荒之地,瘴气横生,多有野人部落出没。
但福建沿海的渔民们为了生存,已经进入到了岛上,按照单廷圭的说法,琉球若要拓荒为良田,还需要很多年,但这里颇产水果,也可以种植甘蔗,可以发展一下制糖业以及果酒酿造等。
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这件事就可以继续推行下去。
随着王伦的介绍,与会诸臣大约也有听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要以水师开路,北起高丽、东至倭国、南经琉球一直到东亚诸藩属国,要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航海啊!
一些大部的官员们已经开始默默计算朝廷的投入和未来的收益了,王伦详细介绍了一番后,说:“开海事宜急切不得,宜以国进推动民进,河西走廊既已经光复,丝绸之路东段畅通,咱们便再替后世子孙,将这‘海上丝绸之路’也一并打通了!”
“丝绸之路”的概念是王伦提出来的,现在他再次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许贯忠拈着胡须,在心中盘算了起来。
朝廷已经整合了前朝的皇家所存地图,半个亚洲已经被朝廷的情报人员探明,与王伦交流最多、也最能理解王伦想法的许贯忠笑了笑,心想陛下还是心心念念于天竺国啊!
若按照王伦的习惯,水师东进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自然是要从陆路与海路一起打通与南亚次大陆的联系。
印度这块地,人口众多,物产富饶,若能将这里变为华夏的经济殖民地,那么就可以吸引足够多的中原百姓向东南开拓。
所以王伦心目中,昊天上帝所赐的华夏应许之地,一直都是东南亚,而不是烂泥一般的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