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笙书让何必任把郑元凯归案的消息透露给了赵友林之后,他接着便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首先,他准备继续给赵友林施加压力。
几天后,他楚中天去找赵友林和秦午术到中军行辕的大帐议事,待他们两人过来后坐定,高笙书说:
“赵大人,秦公公,前几日咱们云武卫的守军抓到叛将郑元凯,他对自己曾在军中吞吃空饷,克扣军粮的贪赃行为供认不讳,可当本将再问他有何同伙之时,他却坚决不说。二位说说看,对郑元凯该如何处置呢?”
赵友林听说郑元凯还没说出更多,心中略松了一口气,迫不及待地说:
“那郑元凯吞吃空饷,克扣军粮,实属罪不容诛,他既然他如此刁顽,属下建议立刻将他在军中公开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啊哈,看来你这个赵友林虽是老狐狸,但看来也是道行未深,被本帅这么故意一问,就急着要将郑元凯斩首示众,这岂不是企图毁灭自己参与谋害丹宇的罪证?如此说来,咱的打草惊蛇之策开始奏效。都说在政治斗争中,可以利用打草惊蛇可以试探对手,如此看来真的不假,接下来,咱要利用秦午术来打乱你赵友林的部署,让你们心生芥蒂,咱再来个火中取栗。
“嗯,那秦公公,你的意思呢?”
秦午术来到军中也不到一个月,他如何知道郑元凯的底细,他想,既然高笙书说此人可能还有同伙,那何不顺藤摸瓜,揪出几个,自己作为监军也是有些功劳,或者也可成为要挟那些贪官的抓手。于是,他就说:
“大元帅,洒家倒是以为,既然那郑元凯可能有同伙,那何不让军中管军纪的校尉加大问话力度,把这郑元凯的嘴撬开,让那些在军中贪赃枉法的蠹虫尽皆落网,恢复军中清廉之风。关于军中风纪,圣上也是非常在意,洒家出宫前,他还专门对洒家做了交代呢。”
景德帝并无交代秦午术关于监督军纪的旨意,但是秦午术故意搬出景德帝,分明是在高笙书和赵友林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份,所谓扯起虎皮当大旗,狐假虎威罢了。
秦午术这么一说,正中高笙书下怀,他继续似笑非笑地看着赵友林说:
“本帅以为秦公公所言极是,本帅还听说,听说那郑元凯曾投靠蛮夷,还在蛮夷军中待了一些时日,也为蛮夷那边进攻我军出谋划策,所以,本帅也是觉得一定要在那郑元凯身上下些功夫,让他早日开口招供才是。赵大人,你觉得如何?”
赵友林心中早把秦午术的祖宗三代问候了个遍。现在面对高笙书的步步紧逼,他心中有鬼,自然愈加慌乱。他也从何必任的口中得知,郑元凯是被蛮夷绑了丢到云武卫城下,而自己通过乎陀联络木卓珲布局射杀丹宇的阴谋,说不定郑元凯也知道一些内幕,一旦此事大白于天下,还有谁敢包庇留他性命。不过,他既是为官已久,装呆的本事还是有的。他说:
“啊!那郑元凯竟然投敌叛国,真是罪行深重。那属下也是觉得该好好问问他,他在蛮夷那边替蛮夷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勾当。”
看着赵友林无奈同意了自己的意见,高笙书故意扮猪吃老虎,说:
“好,既是赵大人和秦公公都对本帅的意见很支持,本帅也就放心了。哎,本帅年轻,平常总是担心有些事考虑不大周全,今后还望你们两位要多多扶持本帅才是。这样吧,本帅这就安排人手,加大对郑元凯的审讯力度,一旦有了什么结果,本帅自会与你们两位商议对策。”
正当赵友林和秦午术即将离开之际,高笙书忽然又说:
“还有,本帅听说那郑元凯被羁押云州牢狱期间,被狱中牢子放走。现在本帅已让云州郡守拘押了所有的牢子,到底是何人指使牢子放了郑元凯,本帅觉得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离开中军行辕之后,赵友林顿时心乱如麻。他虽不清楚郑元凯是否知道自己同木卓珲勾结的阴谋,但自己接受下面指挥使的贿赂,纵容他们吞吃空饷,克扣军粮和让人私放郑元凯已是板上钉钉,只要郑元凯一开口,自己肯定是无所遁形。他在心中几经权衡之后,决定铤而走险。
于是,他立刻让人知会朱如宋、何必任、施再彦和茅初善等几个将校,火速到他帐中议事。
等到几个人坐定以后,赵友林立刻屏退其他无关人等,并让卫士守在门口,不得随便让人进入。几个人见他如此郑重,心中不免有些惴惴。赵友林开门见山,把郑元凯从蛮夷那边归来,现被高笙书帐下羁押审讯的情况说了,他们不禁都是面面相觑,朱如宋直接从郑元凯手中拿过好处,更是面如土色。
赵友林说:
“适才大元帅召集本官和秦公公一起议事,他说要对郑元凯吞吃空饷,克扣军粮一事一查到底,并且要举一反三,对其他各大营也要进行彻查。你们几位都是本官的心腹,所以,本官先把这消息给你们透点底,你们说,咱们该如何应对为好?”
赵友林夸大其词,故意把高笙书查出吞吃空饷、克扣军粮等不法行径的范围扩大了,他自然清楚在座的各位都从中拿过好处,如此一来,他把这种压力传达到他们身上,从而迅速形成同仇敌忾的气氛。
果然,朱如宋就开口说了:
“这个高笙书真是一个势利小人,刚刚做了大元帅,就翻脸不认人,要拿咱们这些老将开刀。赵大人,末将倒是以为,他分明是借整顿军纪,打击异己,从而培植自己的势力。赵大人,大敌当前,你决不可让他这么胡作非为。”
朱如宋还根据赵友林的将令,斩杀了那位率兵出城救援丹宇的校尉,他担心高笙书也会就此事展开调查,这样的话,自己就会背上滥用职权、陷害忠良的罪名。
朱如宋的表态,让赵友林一喜,此人和胡运超在边关经营多年,如果他对高笙书有了异心,对自己鼓动部队哗变大大有利。他见何必任等三位将领还没说话,就问:
“何将军,这位郑元凯原来是你的右校尉,他肯定会说很多事都听命于你,你认为该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