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辟疆和董小宛住的小院子,是很典型的辽东小地主的民居。
一米多高的院墙,是用青砖砌的。一米以上的部分,是用青砖砌的带十字花窟窿眼的花墙,墙顶上还盖着青瓦片做装饰。
院子里面三间大瓦房是正房,正房的左右两侧是一间半厢房。
房子虽然不多,但是住十几口人没有问题,就是再多个十口八口人也住的下。
因为房间里面都是通长的大火炕,一铺炕可以睡好几个人。要是挤一挤,还可以多放两套行李。
冒辟疆和董小宛,进屋、脱鞋、上炕,一气呵成。习惯了就成了自然。
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
屁股下面坐着的火炕,和背后靠着的火墙,把冒辟疆身上的寒气都给驱赶出来了。
董小宛也坐在炕上,笑嘻嘻的把脚丫子伸在冒辟疆的屁股底下,替他分担一些热量。
冒辟疆微笑着看着董小宛,把她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大手里面捂着,眼神中有一些宠溺。
在寒风凛冽的冰天雪地里面跋涉过的人,很依恋家里的那份温暖。
女人就是男人的温暖。
这么说好像是有些笼统。
现在的董小宛,就是冒辟疆的温暖,这样说就具体了。
要是再具体一些,就可以归纳为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冒辟疆已经学会了盘腿坐在炕上,就是坐上一顿饭的时间,他的两条腿也不会发麻。
董小宛也会盘腿坐着了,不过她不好意思像冒辟疆那样盘腿大坐,毕竟拉巴腿儿坐着不太雅观。
她一般都是把两条腿侧着,叠压在一起,坐在炕头上的。
饭菜已经做好了,放在大锅里面的盖帘上保温。
丫鬟婆子们等老爷和夫人暖和过来了,就掀开了门帘子,从外屋地把一张炕桌搬了进来。
炕桌,顾名思义,就是放在炕上的桌子。
丫鬟婆子们把饭桌子放在了炕上,然后就端上来一盆热气腾腾的大炖菜,猪肉炖粉条子。香气热烈而浓郁。
桌子上面还摆放了几个比较精致一点的小炒菜,和一壶烫过的烧酒。
酒壶不大,半斤装的,小瓷瓶只能装进去半斤烧酒。
董小宛很是殷勤的拿起酒壶,给冒辟疆满满的倒上了一小盅酒。然后给自己也倒了一盅。
小酒盅很小,嘴大的、酒盅容易掉进去,卡嗓子眼儿。
董小宛举起小酒盅,说:“夫君,妾身陪您干一盅!”
董小宛觉得自己说的很豪横,很像辽东的大虎娘们儿。
实际上董小宛那一口软糯的吴侬软语,加上她那娇小的模样,让她说出来的话,一点力度都没有。就像是一只小猫崽子在怒吼:喵!
冒辟疆笑一笑,干一盅的说法很小气,应该说是干一碗!
冒辟疆他们跟随巡抚大人到达辽东的时候,沈阳郡王为他们举行接风宴的时候,沈阳郡王就是端着一碗白酒,说:“邢大人、还有各位兄弟们,咱们,干!”
然后一口就把一碗酒给干了,相当豪放了。把冒辟疆和侯方域他们这些南方出来的官员们都给震惊了。
那个场面,让冒辟疆记忆犹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么大的碗,比他喝米酒用的碗都大。那么大块的肉,比他家现在吃的肉块大三倍不止。
冒辟疆一点都没觉得沈阳郡王和那些武将们粗鄙。他只感觉到了他们的热情和真诚。
沈阳郡王赵令蕴对邢世杰的到来十分欢迎,原因就是赵令蕴对民政一窍不通。
赵令蕴是赵令武的堂哥,比赵令武大个七、八岁,原来是在老家种地的,大字不识一个。
现在赵令武把辽东交给了他,他都懵了,他无处下手。所以,他当然欢迎邢世杰他们了。
冒辟疆把自己的小酒盅拿起来,跟董小宛的小酒盅,碰了一下。
说:“干杯!”
董小宛的眼睛亮亮的,说:“夫君,干杯!”
然后就干下去了,还:“哈!”了一下。
一小盅酒进嘴里了,不哈一下不行,没有气氛。
而且旁边看热闹的人容易憋着,他都会替你“哈”一下子。
“夫君,您吃一块肉。”
董小宛拿筷子夹了一块肉,放在冒辟疆的小吃碟里面。
肉是五花肉,炖的稀烂糊的,颤颤巍巍的,看着都很香的样子。
确实很香,冒辟疆一口就把一块大肉给干掉了,香啊!好吃!
冒辟疆以前是不会这么吃肉的,他是江南的富家公子,还是一个文弱书生,讲究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的胃口也不大。
但是现在到了辽东了,他这个小身板,不多吃点肉食,遭不住。
一阵大风吹过来,他就有可能在大风卷起的大烟泡里面,跟着风远行千里了。
董小宛看着冒辟疆的大嘴,羡慕。她的嘴很小,不好意思张得那么老大。
董小宛又给冒辟疆夹了一块肉,放在冒辟疆的小吃碟里面。
“夫君,您多吃点肉。”
多吃点肉好,长得膀大腰圆的,省得跟人家打仗的时候,被人家抱起来给摔嘎了。
冒辟疆笑笑,说:“你也吃,不用总是照顾我。”
董小宛点头,说:“嗯!”
心里美滋滋,她喜欢伺候自己的男人,冒辟疆开心,她就开心。
董小宛还试图给冒辟疆夹一些粉条,可惜没能成功。
冒辟疆把董小宛的小碗拿过来,给她扒拉了一小碗粉条,还有两块肉。
“吃吧!”
董小宛很喜欢吃粉条,粉条很爽滑,秃噜秃噜的就进肚子里面了。
董小宛的胃很小,一小碗粉条和两块肉,就把她吃的饱饱的。
扬州瘦马之所以瘦,就是因为打小就不让吃饱,把胃都饿抽抽了。
不过,董小宛的胃,在到了辽东以后,有所增大,她在晚上睡觉以前,还可以吃一个烤地瓜,或者是烤土豆。
埋在碳火盆里面的地瓜和土豆,烤熟了很香的,又甜、又面、又起沙。
想起了地瓜和土豆,董小宛就问冒辟疆:“夫君,咱们辽东明年是不是也要种地瓜和土豆啊?”
她很喜欢吃。
冒辟疆说:“是!”
地瓜和土豆的产量很大,走了这两样农作物,就不愁吃不饱饭了,也不用担心辽东发展不起来了。
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就有了人口。
冒辟疆已经看到巡抚大人带来的辽东规划图了,据说是皇帝陛下亲自动手画的。
哪里有铁矿石,可以发展冶铁业。哪里有煤矿,可以开采。
哪里有金矿、哪里有银矿,哪里可以建盐场,都标记的一清二楚的。而且这些地方都已经找到了。
还有,规划图上还标记了哪里适合种高粱、哪里适合种大豆,哪里适合种水稻,至于地瓜和土豆哪里都可以种。
冒辟疆和侯方域他们这些南方来的官员,看着规划图上标记的那么大的一片水稻种植区域,都有些不敢相信。
辽东可以种植水稻?这么一大片土地都可以种植水稻?
这么一大片土地,怕不得有几百万亩吧?有了这么多的粮食,那么辽东的边墙就可以继续向北推进几千里了。
这算不算是开疆拓土的大功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