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辟疆和侯方域他们这些南方的官员们,在冰天雪地的辽东,坐在自己家的火炕上面,盘算着开疆拓土。
冒辟疆他爹冒起宗和侯方域他爹侯恂,以及其他官员的家里人,却在南方的家里开始割让土地了。
冒辟疆的家在江苏如皋,他是蒙古人,原来姓篾尔吉得,据说是元朝镇南王脱欢的后代。
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时候,冒辟疆的老祖宗举家逃到了如皋,从此就在那里安家落户了。
到了冒辟疆这一代,他们家已经彻底的汉族人融合了。经过多少代人的婚姻嫁娶,冒辟疆还有多少蒙古人的成份,已不可考。
不过冒辟疆他们家人挺能生的,他家的族人已经有三百多人了。
“老冒!过来!磨磨蹭蹭的干什么?”
冒辟疆的父亲冒起宗站在他们家的大院子里面,在他的面前有一张大桌子,桌子上面有厚厚的一摞子地契。
被叫做老冒的人,确实挺老的,他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满脸的褶子,还佝偻着腰。
老冒的年龄虽然比冒起宗大,但是他却是冒起宗的大侄子。
老冒和冒起宗是同一个祖太爷爷,但是他那一支现在已经是冒家的远支了。
老冒家很穷,靠着给冒起宗家种地维持生活,实际上就是佃户,不过比别的外姓的佃户能稍微强一点。地租能轻一些。
冒起宗招呼老冒过去,老冒不太想过去。
老冒知道冒起宗要干什么,他想把自己租种的土地,地契改成自己的名字。
老冒心想,那个玩意儿有用吗?自己还不是一样得给他交租子。
如皋离南京不是很远,被赵令武干掉的那些勋贵们,在如皋也有大量的土地。
他们的土地被赵令武没收以后,都分给那些土地上原来的佃户们了。
那些佃户们,现在已经不是佃户了,他们有自己的土地了。
皇帝陛下仁慈,免了他们三年的钱粮,他们的日子,现在过得可好了。
老冒想等着皇帝陛下给自己分地。他坚信,自己是大汉国的子民,皇帝陛下不会不管自己的。
这不,皇帝陛下忙完了别的事情,就想起自己了!
县衙门前贴的告示上面说了,皇帝陛下派出来的钦差大臣已经南下了。
呵呵,老冒不想领冒起宗的情,都是同一个老祖宗,早干什么去了?
冒起宗手里拿着几张地契,再次呼唤老冒。
“老冒!快过来!你叔我给你分的都是上等良田!你想等县衙给你分地,他们可不会给你分这么好的地!”
冒起宗都不用拿脑袋想,就知道老冒的心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面对冒起宗的诱惑,老冒不为所动。
老冒的老婆子有些急了,如皋地区一年能种两次水稻,一亩上等良田的收成,快赶上二亩下等田了。
老冒的老婆子在后面捅咕他,“他爹,叔叫你呢,过去呀!”
叔个卵叔,老冒都不想认他。
冒辟疆家的大院子里面有将近一千多个人,这样的大事儿,家家户户的当家人都来了。
大家都在看着老冒,老冒的年纪大,他是第一个被冒起宗点名的。
老冒的大儿子,站在老冒的身后,他也有些着急,他爹是头一个,他叔爷爷肯定会分给他们家好田的。
老冒的大儿子说:“爹!”
老冒很倔,他就站着不动窝。
冒起宗很生气,这要不是赶上这么个情况,老冒敢对自己的呼唤置若罔闻,冒起宗就会拿出来家法,狠狠的揍他一顿。
但是,他大儿子冒辟疆从辽东打发人回来送信了,信上说,他要是不想去辽东和儿子团聚,就赶快把超额的土地给分出去。分不出去就交给县衙。
实际上种地的收入是最低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粮食产量非常低,说种一葫芦收两瓢,有些夸张,但是,也多不那去。
而且粮食只有在饥荒年代和战乱年代才金贵。
太平时节,朝廷的仓库里面有粮食,能够平抑粮价。
做什么营生都比经管土地挣钱。
那些豪门世家之所以兼并土地,只是他们贪婪的本性在作怪。
冒起宗见老冒久唤不至,狠狠心,一咬牙。
“老冒,快过来!把你的地契拿走,叔把你今年的地租都退给你!”
这还差不多,虽然自己吃了点亏,但是看在冒起宗是族长的份上,就算了吧。
老冒有的时候还是深明大义的。
老冒走了过去,“叔,那些地契是我们家的?”
老冒有三个儿子和五个孙子,不过孙子当中只有三个是成丁,有资格分田地。
冒起宗把手里的地契交给了老冒。
强颜欢笑的指着地契,说道:“老冒,你看,这地契上面标记着你们家一百四十亩田地的位置。
除了你原来种的那一百亩地,叔又给你添了四十亩良田。你拿着地契到县衙登记,把名字改成是你的就可以了。”
老冒拿着那些地契,翻来覆去的看,他虽然认识的字不太多,但是地契他还是能看明白的。
他们冒家的老祖宗走的是耕读传家路线,族里的小孩子都读过一两年书。
老冒看明白了,把地契揣进怀里面,摸了摸,说:“叔,你退给我的粮食呢?你以后不会再要回去吧?”
冒起宗脸色铁青,“不会!”
然后就吩咐下人:“去!把今年的账本拿来,把老冒今年交的粮食退给他!”
呵呵呵!老冒高兴完了!他们一家大小二十几口人,今年能吃得肚儿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