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璟深知母亲说得对,只是心有感叹:“儿子明白,只是父亲为国征战多年,这就退下,儿子为父亲感到寒心。”
“武安公府已经到封无可封的地步,你父亲这时候退下来更为明智。”
司徒璟也不是想不明白,“这样也好,父亲卸甲归田回来好好陪母亲,至于军功,有儿子在。”
国公夫人闻言乜了一眼儿子。
司徒璟被母亲这么一看,颇为不好意思,“母亲,这次是儿子大意了。”
本以为得了陛下授意,也有人手在,给叛军来个瓮中捉鳖,岂料被人在背后阴了一剑。
这就算了,还在吃食上又中了毒。
还是他刚到关隘口,没有人手,对方在关隘口蛰伏多年的原因。
“这次是青盼这孩子救了你,日后你要好好对人家。”
“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娶到青盼这么好的儿媳妇,若是有个一儿半女的多好,你爹退下来,刚好我们得空帮你们看孩子。”
国公夫人说着,又说到孙子孙女去了。
“还是生个孙女好,别看果丹那孩子整日不着调,可贴心得很,比你们哥几个,,好多了。”
刚刚兴致勃勃说着孙女的国公夫人,脸上的笑渐淡。
“母亲,儿子在关隘口走不开,不如你去南海郡给沈家送些礼去?”
“哎,是该送些礼去道谢,只是关隘口没什么好东西。”
母子俩默契地转移了话题。
那边,元奇峰带着人马回到南海郡。
“大人,关隘口一切正常,属下还留了人在关隘口城内监视,若有异动,即刻报信。”
沈遇安满意地点头,“你做事一向沉稳。”
“这是司徒少将军送来的战报。”
沈遇安一目三行,没一会儿就看完了,“和战后斥候送来的战报一致。”
“大人,这是司徒少将军的信。”
沈遇安看着元奇峰手中的信挑眉。
元奇峰笑笑,“这几封信,属下可是等少将军写了许久呢。”
沈遇安接过信,感受到其中的厚度,怪不得等那么久呢,这信怕是写了好一会吧。
四封信,家中谁也不漏,但他和奶她们的信加起来还没姐姐的厚。
回到家中,沈遇安把信给了家人。
“阿璟给我们的信?也不知道阿璟身上的余毒解开了没。”刘氏一边说着一边拆开信封。
没一会儿脸上浮起浅笑,“太好了,阿璟身上的毒解开了,这孩子也太客气了,两页纸写了一页多道谢的话。”
王氏看着手中的信,都是一些问候的话,倒也熨帖。
王氏和刘氏两人看完信,转头看向孙女,只见孙女手中拿着厚厚的信还没看完。
“盼姐儿和阿璟倒是聊得来。”刘氏打趣道。
沈青盼面对刘氏的打趣,面上没有一丝羞涩,只是耳尖微微泛红。
王氏和沈遇安祖孙俩默契对视一眼。
一辆马车来到南海郡外。
“老夫人,南海郡到了。”
一位穿着朴素,但气度不凡的夫人从马车上下来。
“这便是岭南最繁华的州府?”
国公夫人看着面前的城墙微微蹙眉,想到在京城听到的风声,容华忍不住对沈遇安的本事所折服。
沈遇安一介寒门出身,能走到如今的地位,无疑是靠自身得来的。
她的儿子在京城也是人中龙凤,但到底也是国公府余荫才有现在的官位。
而且要不是她家老头子要退下来,这忠武将军的身份也是没有的,说不定还在京城当个巡逻的小喽啰。
五城兵马司在国公夫人看来,差不多也就是巡逻小兵了。
搜查的时候,国公夫人面对笑容满面,态度温和的士兵微微诧异。
她一路从京城过来,未亮明身份之前,那些守城的将士态度可没这么好。
国公夫人对沈遇安的印象更好了,治下有方,国公夫人点了点头。
见搜查的士兵面色慌张,国公夫人知道对方知道她身份了,连忙摆手,示意不用多礼。
本以为她的身份被知晓,会很快进入城内,但那些士兵手脚快了些,但马车上下还是一一检查完才放行。
进了城,和马夫坐在马车外的许东扭头往马车内说道:“夫人不知道,我们第一次来南海郡,那些守城的士兵作风可没这么好。”
“沈大人御下有方。”
许东一路说着沈遇安如何智斗海盗和三帮之众。
“沈大人初来乍到,手中没什么人,却能把那些勾结海盗的官员绳之以法,沈大人真是算无遗漏啊,此事若是朝中任何一位官员,皆是九死一生。”
马车内的国公夫人听着许东对沈遇安的吹捧,言语中竟是无比钦佩。
许东往日可是只觉得璟儿和国公最厉害,如今在许东心中,怕是只有国公爷能和沈遇安比肩了。
马车来到沈府外,许东敲门禀明身份,下人急匆匆跑进去禀报。
“老夫人,武安公夫人拜访。”
王氏一听,连忙说道:“去通知夫人和小姐。”
王氏带着下人来到门外,就见国公夫人刚巧从马车上下来。
“老身参见国公夫人。”
国公夫人在王氏行礼的时候已经快步上前,“使不得,老夫人这是折煞晚辈了。”
按身份,王氏应该行礼,但国公夫人这话,表明了她作为晚辈,不该受这礼。
身份不论年纪,但这不是想求娶人家孙女么。
两人刚进府,刘氏和沈青盼就走过来了。
“见过国公夫人。”
“沈夫人,许久不见。”国公夫人含笑地点头,转头拉着沈青盼的手亲热,“盼姐儿,这次的事多亏了你。”
沈青盼抬眸,就见国公夫人动容地看着她。
“两家关系好,阿璟那孩子有危险,我们怎么可能见死不救。”王氏拍拍国公夫人的手以示安慰。
国公夫人摇头,苦笑道:“老夫人,说盼姐儿救了我们一家也不为过,我也实在承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了。”
气氛有些低迷,刘氏看了一下,突然插话道:“前些时日种了些菜,我记得国公夫人最是喜欢家中的菜,一会儿可得多尝尝。”
国公夫人也收拾起情绪,“是好久没吃到沈家的菜了,想得紧。”
沈遇安还在当值,李小平就从沈家跑了过来。
“何事如此急匆匆?”沈遇安头都没抬道。
“大人,国公夫人过来了。”
沈遇安并不意外,沉吟片刻放下手中的笔,起身出了门。
李小平没有跟出去,而是在里面收拾沈遇安的公文和笔墨等。
沈遇安回到沈家的时候,国公夫人正和沈家人聊得正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