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朝廷做事也这么没有准数……”李渊颇有几分嫌弃。
对于这些个戍卒起兵、自行返乡的理由,他确实能够理解——大家都是有父母妻儿在家乡的,怎么可能一直停留在外,而不返乡?
更何况,什么时候返乡,原本都是有着正儿八经的约定的,三年一换,三年一换,他们都已经在桂林这边戍守了六年了,忍不下去思念之情也是寻常。
而因此,选择干掉监视他们的长官,转而自行踏上北上归乡的路途,也不奇怪。
——毕竟,这种事情,历史上早就有过先例了。
而对于士卒的思乡之情,也一向都是正经将领都需要、都知道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士卒一定会产生思乡之情,将领们要是想要好好带兵、坐稳地位,也就一定要顾及到士卒们的思乡之情。
就如同,当年的赤眉军一直没有西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量的人手都来自山东地区,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向西的欲望;当年李密一直死磕洛阳,其中的一个原因,同样是因为瓦岗军的许多人都是那块儿地方的人,如果没有打下来洛阳,他们也并不愿意直接向西前往长安。
更不要说直接从关中跑到了江都,然后不得归乡,隋朝也眼见要完蛋,最终干出了惊天大事的骁果军了。
但是,作为皇帝,作为天下的统治者,李渊对于这种擅自归乡、杀死长官的行为,同样是不满的。
——他理解士卒们想要回家的想法,但是他绝对不喜欢这种擅自做主的行为。
即便长官,那个崔彦曾不当人,不守承诺,那也不是这些士卒们以下犯上,杀死长官,擅自行动的理由!
即使有再充足的理由,他们也不应该这样做!绝对不应该!
不然,今天能够因为这个理由去杀死长官,违抗节度使崔彦曾的命令;那明天,是不是就能因为这个理由,去杀死天子,去违抗皇帝的命令了?!
上下尊卑,还是很重要的。
当然,闹出来了这种事情,武宁军节度使崔彦曾也必须受到处罚,也必须承担责任;可这个处罚,这个责任,应该由皇帝、由朝廷来做主,来惩处——怎么也轮不上这些戍卒们来做主惩处!
崔彦曾的惩处措施,接下来有朝廷处理;
但这些个敢于私自作乱、以下犯上、擅自行动、不听军令的戍卒们——也必须受到惩处!
这种行为,完全够得上处死了。
也必须处死。
不然的话,这岂不是在给全天下打样——只要你们觉得受了冤屈,受了委屈,忍不下去,那就能胡作非为,以下犯上,杀死长官,不遵守尊卑纪律,不遵守命令……了?
这八百人,必须死。
这个逻辑,李渊是非常认同的,所以他也不觉得当时的大唐朝廷表面安抚,暗中谋划着除去这八百戍卒有什么问题。
但是,既然是要表面安抚,暗中谋划除去八百戍卒,那就要有一个表面安抚、暗中谋划的样子啊!
怎么,这么轻轻松松、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地就被这八百人给察觉到了???
那你还暗中谋划个屁啊!
既然想要稳定,那就是要把面子上做足了功夫,不让别人——至少是这八百人,察觉到有任何的不对劲之处,让他们觉得,朝廷确实是妥协了,确实是要让他们回到徐州,确实是想要让他们安分下来,所以宁远不追究之前种种作乱之举的责任!
然后,暗中做好了万全准备,只待时机一到,就处死这些人。
可是朝廷呢?大唐的朝廷呢?
怎么这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安抚内里做准备的事情,都做不好了???
这都不是要让朝廷对那些位高权重、人脉广泛、消息灵通、眼线充足的高官显贵大家族们动手——对这些人动手,那确实很容易让他们听到风声,因为人家底蕴深厚啊!
可是对这几个戍卒而已,几个小小戍卒,对朝廷大事几乎一无所知、对朝中消息更是毫无了解的戍卒而已啊!
怎么,大唐的朝廷竟然是连这些事情都做不好了吗???
——虽然现在藩镇割据,朝廷对于不少地方并没有多大的掌控力,但是李渊觉得,即便是这样,可影响很多事情的还是利益、立场。
而节度使们,在这件事情上,基本上还是和朝廷一个立场的,那就是,都觉得应该要惩处这些敢于作乱、自行行动的士卒们、
所以,这也就谈不上节度使们拖朝廷后腿、在其中作乱搅浑水的事情。
可这样了,朝廷竟然还是能让庞勋这些人察觉……
李渊不由得对这个大唐的未来真的绝望了。
打天下打不下来,节度使处理不了,但是连这等小事儿都做不干净……
想他当年,那可是把李密、杜伏威等人都料理的干干净净的啊!
李密,杜伏威这些人,不必庞勋这八百戍卒难处理?但是他李渊难道露出了什么马脚?难道在什么地方处理的不干净?难道让这些人逃出了他的手掌心???
【十月,庞勋向朝廷递交了申状,要求把都押牙尹勘、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也就是崔彦曾的三个亲信——这三个大家痛恨的军将罢职,并要求朝廷让他们这些北还的将士们另外安置在两个营之中,同时由一个将领率领,以保持自己的独立。】
【而崔彦曾接收到消息之后,和他麾下的将领们商议此事。】
【崔彦曾当然没有任何要把他的三个亲信罢官去职的意思啦,他也根本不可能这么做——此时的崔彦曾,怕是恨死了这八百戍卒。】
【商讨过后,崔彦曾决定直接发兵讨伐庞勋等人,于是,他任命都虞侯元密作为将领,带着三千人前去征讨庞勋,并命令宿州、洄州两州也一同出兵进攻庞勋。】
【但是这一次出兵征讨,却并不如崔彦曾的愿望。】
【元密所带领的三千军队大败,庞勋故布疑阵,先去打了符离,和宿州五百兵马在濉水上交战,而这部分官军一触即溃,望风奔逃,所以,庞勋直捣宿州。而宿州当时由的观察使并不在,由观察副使焦璐代摄州事,城里也已没有军士,只好逃走。】
【由此,庞勋带着众人占领了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