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叹息一声。
其实大唐这么大,也不可能每一年每个地方都是风调雨顺的,总有那么几个或大或小的地方、在同一年中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灾害。
可能是干旱,可能是洪涝,可能是……总而言之,不可能全天下都没有任何问题,总会有些东西被上报上来,然后由朝廷分析解决。
然后年复一年,就这么维持下去。
而只要没有大片地区发生大规模的灾情,那么对于朝廷而言,这一年就不算是什么灾年,也不算是什么难捱的、不好的年份。
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些影响范围遍及全国、或者几分之一的全国的灾荒,而这种灾荒,就是大规模灾害,就是需要朝廷谨慎小心、并且尽快去处理的东西;万一情况不太好,那么皇帝或者其他人就得罪己。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如果真的变成了常事总是出现的话……那,皇帝也好,大臣也罢,亦或者是百姓们,就都要开始怀疑,这个朝廷的天命了。
而唐懿宗唐僖宗在位期间的这样的大规模水灾旱灾,却仿佛又在印证这个观点。
大唐的天命,还在吗?
天命,可还依旧眷顾着大唐?
李世民当然不是那等只知道迷信天命、一旦出了什么问题就开始怀疑天命是否还在眷顾自己和大唐、自己和大唐还能不能有好结果的人。
作为某种意义上的李唐的开国皇帝,他还是非常相信人的力量的——特别是自己的力量。
他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并且并不觉得自己用尽力量和努力之后不能做到绝大部分的事情。
天命也是如此。
固然天命有着一些玄之又玄的因素在里面,但是谁能说他不能夺取天命?!
同时,他也绝不是什么随随便便就会低头的人,不论是对天命,还是对人——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当年的玄武门之变了。
但是此时此刻,他看着画面中的大唐,听着那平静的讲述,李世民又真的忍不住开始怀疑起了天命问题。
没办法,就算不提其他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也是让他不得不考虑天命的重要因素:后来的皇帝又不是他李世民自己。
天灾如此,连绵不绝,又范围甚广……这不就和当年隋朝末期、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前期颇有些相似之处吗?
这种事情不能深想,一想就容易陷进去,再也出不来。
比如,当年的隋朝如此,而其后的发展也证明了,隋朝确实天命已绝;而大唐又是这样,那岂不也是在说大唐天命已绝?
——天命,缘何不佑大唐?
而如果顺着天命已绝这个思路往下想,那还真是证据越来越多。
比如,彼时在位的那几个皇帝,从唐懿宗到唐僖宗,这俩人都不是什么明君。别说什么革除弊病、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了,就是连维持住现状不进一步恶化,他们都做不到。
相反,这俩人直接是在努力推动大唐更快地恶化、更快地完蛋。
有这样的君主,大唐又如何能够有什么未来?
这都是天命已经不再眷顾大唐、不再眷顾李氏的证据。
而至于说在天灾之下,官府和朝廷都无动于衷,反而还要催逼赋役……这就更是在为自己挖掘坟墓了。
但是李世民现如今也并不能断定,要求百姓进一步缴税,和减免百姓身上的赋税徭役,到底哪一种做法才会让大唐更快地走向灭亡。
是的,他目前不能准确给出一个答案。
原因无他,李世民目前已经对大唐的情况有了一些猜想。
在那个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必然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是人口减少,而且是大量减少。
内部战乱必定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且这个安史之乱规模还如此之大,让大唐由盛转衰、急转直下——朝廷、国家都已经如此,更何况普通百姓?
而人口减少带来的一个显着的结果,就是赋税收入的减少。
就算不谈那什么土地兼并、变成佃户之类的问题,即使这些百姓都拥有自己的土地、没有变成佃户,那朝廷所能够收上来的赋税也一定会减少。
更不要说,战乱虽然是危险,但同样也算是机遇——总会有运气比较好、能力比较出色的家族,在这一场巨大的混乱之中增长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所以,朝廷控制下的人口数量只会进一步缩减。
这样一来,即便朝廷把赋税制度从租庸调制改成了两税制,但又能有几分提高?
二来就是朝廷开支增加——虽然没有证据,但这一点极有可能。
大唐那个时候,是藩镇割据的情况,而一旦地方割据,那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听中央命令,中央有事情他们一概不愿意去做,或者推诿、或者拖拉、或者想要达成自己的种种目的。
但,李世民可不觉得这些人只是不干事就觉得够了。
既然名义上还隶属于大唐朝廷,既然实质上可以做到不怎么听朝廷的话,既然自己手里面有兵而且这还是自己最大的倚仗……
那他们怎么可能不向朝廷要钱?
不仅要要钱,还要多多的要钱,要狮子大开口——由此下来,朝廷在这方面的开支是一定会比以往要多不少的。
此外,为了维持住力量的相对平衡,朝廷和皇帝怎么可能不单独维持一支军队?
而且,鉴于藩镇的数量和力量,朝廷和皇帝所维持的这一支军队的数量也必然颇为庞大,待遇也会较为丰厚。
这样一来,只是在军费方面的开支,就要比以往多上不知道多少。
再加上大唐衰弱之后在其他方面可能产生的大量开支……朝廷的开支绝不可能低下来。
三则是朝廷对官员、朝堂控制力的减弱——这是指朝堂和地方官员们各种吃拿卡要、贪腐的情况。
官员小吏们从各种地方贪污,或者说不能算是贪污,而是意思意思地拿上一点,属于是屡禁不止、古已有之的现象。
但是这种现象,在朝廷的力量强势、且皇帝本人比较在意这一点愿意去管理管理的情况下,是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遏制的——是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到了后来的大唐,皇帝本人有没有遏制这种风气的心思不得而知,但是朝廷的力量衰微却是事实。
因此,地方上、中央中各种盘剥一笔的情况绝对不会少见,毕竟朝廷也不能因为这种事情就对他们进行严厉惩处不是?
皇帝可以拎出来一两个杀鸡儆猴,但是又能如何?他难道还能把官场上下来一次大换血吗?
反正那个时候的大唐皇帝,绝对做不到这一点。
别的不说,他的手中没有足以压服其他所有人的力量,就能够解释一切了。
只是这样一来,吏治败坏,贪污横行,朝廷收上来的赋税越发缩水,而百姓们对朝廷的不满也会与日俱增。
综上所述,人口减少、赋税按照常理必然减少;开支增加,并且难以削减;天下上上下下从中盘剥,引发各种不满……
可是朝廷能够不收税吗?
不能,因为开支难以削减。削减的话,可能就要面临藩镇的压力,而藩镇的压力……
同时,增加赋税,一定程度上也是和各个环节的种种盘剥有关。
但是皇帝又不可能做到阻止这些盘剥——因为他没有力量,没有力量的情况下强行硬来只会导致自己灭亡。
而他又需要足够的赋税来维持朝廷运转和各项开支……
至于说地方官府不管灾害,不救助百姓,同时也不向朝廷上报,可能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反正上报了朝廷也不会管,又何必给自己也给朝堂上的官员们找麻烦?
所以——天命缘何不眷顾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