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历经花石纲重役,又经方腊起兵之祸,又被带走千万缗的钱帛,如今民力可能支撑?”
摄政王府之内,赵恒头戴玉冠,身穿红底星纹袍,亲手给许相公沏了一壶茶,问起了正事。
话说大宋服制偏爱素雅、简洁,皇帝接见朝臣时以大红正袍为常服。而各级官员日常常服也是以紫袍、绯袍、绿袍为主,没什么多余的配色和装饰。
一般只有那些官二代,也就是所谓的衙内们才喜欢在衣服上搞各种乱七八糟的纹路和点缀。
赵恒这一身红袍上绣着星纹,似乎要与皇帝来做区别,又带着点儿民间风气,总归有点不伦不类,不过倒也可以称庄重。
相比之下,头戴硬翅幞头的许相公则是一身素紫澜衫。有些受宠若惊的接过茶水,闻听此言,却叹了一口气:
“民力着实艰难。不过年前清田之后,到底是稍得喘息。此番带来的赋税,倒是有一半都是商税。”
赵恒点点头,也有些了然。相比于前世他所记忆中的那个靖康年代,这个世界他护住了东京城,并且快速收复了河北,倒是让天下局势要好许多。
东京城不只是一座京都府,还是整个中原的经济、商贸中心。而且是毫无质疑的最大的经济商贸中心。
东京建制之后,首先刺激的就是经济,张叔夜张相公手里有了岳飞和辛奇道两支兵马,首先就肃清了京畿之地的乱兵,护住了这一片中原商贸的核心。
所以整个大宋的经济体系其实都在快速恢复。特别是京畿到江南这一片。现在又光复了河北,大宋的河北地区是手工业核心重地,更是极大刺激了经济复苏。
只要商税的比例得到提高,那么百姓的农业赋税就可以稍稍减轻。
而土断清田和丁亩这两项政策,只要执行下去,哪怕执行的必然不会那么理想,能见到成效,也能够显着的减轻最底层百姓的压力。
士大夫们也要缴税了,而且那种跨州连郡的大地主大土豪受到了相当严厉的打压。
毕竟东京城处置了一大批旧有贵族势力,有这么个模板在,而且现在甚至于也作为士大夫们起复为官的某种指标来执行,那么土断和丁亩还是有推行的硬性条件在的。
当然,这也必然会引来旧有贵族阶级的反击和抵抗,乃至于明里暗里的阻挠。
但是怎么说呢,便是有困难,千难万难的也得做下去。
“钟相造反了?事态严重吗?有没有到必须派兵去剿杀的份上?”赵恒问了一句。
许景衡的面色彻底严肃起来:“摄政王所谓的‘事态严重’具体是指哪些方面?”
“有没有杀官?有没有大规模的攻击州府县城?有没有裹挟流民,以至于耽误春耕?”
“都有。”许景衡想了一下,说道,“不过钟相部大多窝在洞庭湖周边。真要说耽误春耕,却也不多。对于州府的进攻,也仅限于炫耀示威,便是打下来了,也不敢占据,却都跑了。”
“至于杀官,便是臣此番北上,他们也派兵追击了的。只是大多都是流民,吓唬一番就不敢追了。”
“食菜魔教在江南根深蒂固,看来还是得尽早处置。”赵恒点点头,
“我近期会去江南一趟,把明教收拾一番。造反这种事儿,虽说是底层百姓活不下去了,情有可原。不过真要影响了政务运转,还是得处置。”
许景衡一时默然,通过这句话,他就大概了解了这位摄政王的某种立场了。
“对了,京畿和河北最近建了一批明教学堂。他们称之为教堂,不过我觉得还是改为学堂要好一些……许相公可以去看看,实地考察一番,再完善一番制度。”
赵恒叹了一口气,“明教杀之不绝,总归要正经的归拢于朝廷治下。真要天下太平,人人都能吃饱饭,妇孺安康,也没人愿意去食菜事魔了。”
“臣……谨记。”许景衡只得点头。
“我们这种年轻人做事莽撞,凭着一腔血勇,国家危难之际顶住一口气,也就到头了。真要使天下安稳,还是要依靠诸位相公。”
赵恒起身正面面向许景衡,却是叉手躬身,正经行了一礼,“天下民生,还需相公撑起来的!”
许景衡惊的直接起身,却也慌忙叉手躬身,一时间心绪激涌,却也只得颤声回应:
“臣……惶恐!”
……
且说,摄政王正经一拜,那么许相公不管心里对于他的立场有什么想法,却也只能化身牛马,担起大宋国朝重担。
自古以来就有说法,封侯拜相。不过真到了那个位子,有几人愿意一拜呢?
要知道,张叔夜、李纲、宗泽、吕颐浩,乃至于西京的宇文虚中,可都没让赵恒来真正的“拜相”!
这一拜,许相公也只能肝脑涂地以报了。
随后,摄政王以执国权柄加许景衡为都省次相,领开封府府尹。
原都省次相吕颐浩则转为枢密副使领河北路、燕山道五路总管,也就是所谓正经的河北大都督。
而平章军国重事领枢密使宗泽则自大名府回到了东京……河北局面已经稍定,东京更需要这位公相。
目前宋庭的执政格局,便是张叔夜、许景衡、宗泽、吕颐浩加西京留守宇文虚中五位宰执。
算是堂堂正正的令大宋的领导班子有了真正的核心架构。
……
与几位外国使臣的会面平平淡淡,因为当今这个局面,无外乎就是宋金国战,看最后谁能赢。
金国哪怕在真定府一战中损失了三个万户外加一条护国真龙,目前也是处于国力最鼎盛时期。
据说其燕云新军已经组建完毕,东西两路二十个万户也又重新补充了起来。甚至于包括残存的三万多翼龙军在内,又组建了一支十万人的妖族大军,合计四十万战兵,要在秋后重夺真定府,再占两河。
而大宋目前的军队算吧算吧还真不少了。真定府原本就有九万御营大军。而太行山义军也正式受降招安,派出了两万义军加入御营军序列。
至于那位太行山中的十八大王信王赵榛,或许是为了避嫌,并没有出太行山……他要真出来,到了东京城,免不了会与摄政王有着一番尴尬。
还是继续窝在太行山吧,对大家都好。
然后西军四万兵、陕州三万兵、河中府韩世忠也领着两万兵,并且收拢了一批河东义军,也让麾下大军数量达到了三万。
还有从西夏党项人那里弄来的两万轻骑兵,也超过二十万部队之数了。
至于妖族兵马……坦白说,摄政王本身便是中原妖皇,而他麾下的那一支超级豪华的妖王部队,足以带给所有人巨大的信心。
更何况,东京城、西夏、真定府、河中府到处都有着妖皇空军在飞呢?全员妖将级的飞行空军,简直就是无敌。
金国的十万燕云新军也不可能全都南下攻宋的!难道金国本土就不需要兵马驻守了?
不管怎么说,真要拼命一战,大宋到底还是有再战之力。
在这种局面下,像大理、高丽这种小国,但凡是有点儿理智都得知道,作壁上观才是生存之道。而且得两边押注两边都示好。
但是真的说要派兵助谁打谁,还是算了吧,他们可不是冤种!
至于吐蕃各部……老实说赵恒都想不通他们是怎么找来的,因为太偏了,都在青藏高原那边碎了一地。当然也没能力掺和这种事儿。
只不过大宋收降了西夏,确实对吐蕃各部已成合围之势,造成了威胁,所以来示好罢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表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