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三年六月初七,奉命出使大宋东京城的大理国使者,出自于权臣高氏一族的旁系子弟高延寿收到了大宋鸿胪寺官员送来的一份礼物,顿时汗毛直竖!
“子元,这……这是何意?”高延寿看着那打开的木盒,在暑气已炽的六月初的天气里,都感觉手足冰凉。
鸿胪寺员外郎刘奇刘子元乃是太学出身,时值东京大量缺官员的时候,补了一个鸿胪寺的差事。
其人年纪不大,为人谦恭有礼。此时听到使者问话,便束手道:
“我实在不知,摄政王命我将此物交给你,带回大理,并没有什么额外的言语交代。”
没什么言语交代?
那才是大事儿好嘛!!
高延寿伸手到木盒中将那东西拿起……却是一柄白色的石斧。斧面宽厚,斧背宛如重锤,斧身斧柄混元一体,都是同一种材质。
斧刃平钝无缝,看起来仅仅只是充作礼仪之用,并没有什么杀伤力。
但是身为大理国高氏后裔,如何不知道这把白石战斧到底代表着什么意义?
特别是伸手拎起这把斧子感受着那似石似玉的质感,高延寿再不怀疑。
这的确就是那把斧子!那把当年大理护国真龙白石君送给大宋开国太祖的斧子!
话说大理立国时间比大宋还早,当年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还是后周点检都巡检使。
领兵至南疆平乱时,曾路遇一名奇人,置白石匣在身侧。匣子上封有一句谶言:
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
众人皆不解其意,文武双全的赵匡胤却笑问:这匣子里有什么宝贝,竟能置此狂言?
众人皆不解其意,那白石匣主人也来问是何意。赵匡胤便解释道:
男子为丈夫,夫无首便是天字。玉瓶的玉字去掉耳朵便是个王字。而镜子若破,便无法映照人影,寓示无双无对。
这三句谶言结合起来,竟然寓示了一番天下无双的帝王之意。
白石匣主人闻听此言,便笑道:此宝与阁下有缘。便将白石匣子递给赵匡胤。
赵匡胤打开石匣,就见到里面装着这柄白石战斧。再去看那人,却已经消失不见。
说来也是奇特,这白石战斧若是落在别人手里,不管如何催动真气都毫无反应,拿在手里又沉又钝,连块木头都砍不破。
便是当成锤子砸人,也不如真正的战锤、骨朵、铁锏之类的兵器趁手。
而赵匡胤拿在手里,只要催动真气,便能在斧刃处激发出真气气刃,锋锐无比,切金断玉。
后来他执此神兵斩龙断海,平定乱世,终结了五代十国之乱,立大宋,才知道当年那个赠宝的奇人便是大理护国真龙白石君。
而此番赠宝,也是有一番缘由的。
白石君成为大理护国真龙之后,深知相比之浩大中原,大理不过是一隅之地,想要维持国运,便需要提前谋划。
所以它以龙君层次的禁忌秘术窥探天机,搜寻中原天子。石匣、战斧、谶言都是那禁忌秘术的一部分。
最终找到了赵匡胤,知道他是未来的中原天子,才会赠斧。而那白石战斧乃是白石君以自身一部分石体祭炼而出的神兵,是有特殊加成在内的。
赵匡胤以石斧平定天下,建立大宋,石斧便将赵宋皇族与大理国运连通白石君绑定在了一起。
若是大宋强攻大理,宛如自斩手足,国运会受到牵扯,赵宋皇族也会遭遇反噬。
也正是这个原因,后来赵匡胤平定天下至南疆之时,才会以石斧划定两国疆界,言道:“朕的江山至此为止”。
有宋一朝,都与大理和平相处,这是白石君提前十几年布局谋划的结果,为大理与中原帝国构筑了一条连接脉络。
所以大宋无法收降大理!
后世有联“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挎革囊。”成为了千古名句。
当然,对于宋人来说,这个宋挥玉斧的典故却也是一重无形的束缚,总归让人有些憋屈的。
一把兵器,便让百年宋庭始终不得伸张,将南疆大理收入版图!
当然,据说白石君使用那秘术提前窥探中原天子,也是一种犯了天地禁忌的行为。这导致了大理原本以白石族为主体的民族结构中后来又衍生了黑石一族,而且两族百年征战不休。
乃至于大理皇族段氏一脉始终不得全掌大理,被国内的权臣高氏一脉彻底架空。高氏甚至于曾经行了废立之事,把段家皇位都给抢了!!
只不过后来迫于白石君和大理民心的压力,又把皇位还给了段氏。
但是皇位还了,执国权柄却从未归还。高氏历来便是大理执政宰执,执掌国家权柄,乃至于牢牢把控后位。
在大理,宰相说话比皇后管用,皇后说话比皇帝管用。
到了现在,如今的大理国主段和誉虽然励精图治,颇有雄心,却一直权力被架空,甚至于连后宫都被高氏出身的皇后牢牢把控。
甚至于小道消息传言,段和誉的两位宠妃王氏和木氏入宫以后,天天被高皇后寻机打骂,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坦白说,赵恒听到这事儿之后也是很无语的:王语嫣和木婉清嫁给段誉后天天被他的大老婆吊起来打?
这事儿实在是……
当然,摒弃这种小道花边传闻不说,这把白石战斧对于大宋和大理……尤其是大理来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的!
甚至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把战斧算是大理的“护身符”!
现在大宋摄政王要把这斧头还给大理护国龙君白石君?这是什么意思??
大宋不想在和大理保持和平局面了?想收降大理了?毕竟他们刚刚才收降西夏!
难道不怕国运牵扯吗?不怕赵宋皇家遭遇大难吗??
哦,大宋国运已经被金国给灭了,皇帝都被掳走了,整个赵宋一家的直系男人都被金人掳走了,然后女人都被摄政王给掳走了。
所以他们还真不怕了。
什么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啊!!
来啊!互相伤害啊!大宋都死过一次了,还怕什么劳什子的国运牵扯?
大理危矣!
坦白说,高延寿毕竟是高家后裔,大理名义上是段家的,实际上是高家的。所以高延寿哪怕只是个旁系子孙,却也是个有见识的。
此时手里拎着这白石战斧,却当真感觉像是拎着一个滚烫的火球。
真的是不想接!不敢接!
却又不得不接!!
……
“子元……你坦白跟我说一句。”
心中惊骇交加之际,高延寿慌忙扯住刘奇的手,恳切来言,
“摄政王也姓赵……真的不属于皇族?难道不是太祖皇帝或者太宗皇帝两脉中的某一脉支系吗?”
“当然不是,元佑太后给摄政王验了血脉的,与涿郡赵氏并无瓜葛。据说摄政王好像出身于亳州那边……隔的远呢。”
刘奇是个老实人,肃然说道,“不然怎么能与静雪大统领成婚?据说九月就要举办大礼的……延寿兄到时候若有空,也可来喝一杯喜酒。”
“这毕竟是我大宋的国喜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