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幸福是一种选择,但在追求幸福的路上,我们是否已经错失了最初的方向?
曾经,于建文和邵梅夫妇也在生活的洪流中迷失过,直到遇见了周文强老师。
这一位改变了他们人生的导师,让他们找到了家庭的核心力量和企业的战略方向,更重要的是,他们重新找回彼此之间那份久违的爱与信任。
今天,他们将这段故事与大家分享,带你走进一个普通的司机家庭如何通过学习,打破困境,逐步走向幸福与成功的心路历程。
01 destiny
命运的急刹车
2006年,惠州夏夜。
邵梅姐抱着刚出生7天的第三个孩子,蜷缩在卡车副驾。
奶瓶在颠簸中撞上挡风玻璃,“啪”的一声,驾驶座上的建文哥猛踩刹车,车内一片混乱。
“小心点!”他皱眉,语气里满是疲惫和焦虑。
邵梅姐没回应,只是默默擦去溅在座椅上的奶渍。
这对夫妻不会想到,17年后,他们会握着周文强老师的手哽咽:“您救活的不是企业,是我们差点破碎的家。”
或许每一个曾经让你痛苦的瞬间,都会成为你未来成功的基石。
2017年,于建文和邵梅夫妇,心中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却在经营企业和家庭的过程中,遭遇了巨大的挑战。
“那个时候,工作难以为继。我们每年只能卖出三台车,公司的生存岌岌可危。”建文总回忆起那段时光,心中充满了无力和迷茫。
夫妻关系也在这一阶段变得日益紧张。彼此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争吵也成了日常。
邵梅姐说:“在那个阶段,我和他几乎没有话说了,更多的是责怪、抱怨,我们都觉得看不到希望。”
但是,正是这份困境,让他们意识到: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一时的生存,而是为了找到更有价值的方向。
02 Radiance
困境中的一束光
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遇见了周文强老师,这一次的遇见,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记得第一次见到周老师时,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慈爱与智慧,给人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全感。他眼中有一种温暖的力量,能让你瞬间相信:无论发生什么,都会有出路。” 邵梅姐回忆道。
夫妻俩决定跟随周老师学习,从财商课程到人生规划,从家族经营到亲子教育,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启发,都让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周文强老师常说:“一切的改变,源自你内心的改变。只有内心富足,外在才会富足。”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们。
于是,他们决定从改变自己开始,学习如何正确经营自己、经营家庭、经营企业。
他们明白了,经营家庭和企业的核心在于起心动念,不仅仅是赚钱,更是要做到“用心经营、用爱传承”。
如周老师所言:“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你能容纳多少人,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只有真正为社会贡献价值,企业才能得到成长。他们卖的是环保渣土车、洒水车、消防车等大型车,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们的产品,不只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帮助社会、帮助他人。” 建文总深刻体会到,只有当企业有了社会责任感,只有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企业才能腾飞。
人生的每一次蜕变,都是从不敢尝试到勇敢突破的开始。
而最难的往往不是突破外在的困境,而是打破内心的局限。
邵梅姐坦言,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建文总和邵梅姐的企业,从最初的困境中崛起,也经历了两次“创业断崖”般的挑战。
2010年,他们的车队由于经营不善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几乎一切都陷入了困境。
2013年,几乎所有的资产都被吞噬,他们面临着一无所有的境地。
但正是他们持续地学习和行动,才让他们在行业中稳步前行。
也正如周老师所说:“梦想不需要理由,关键的是那股坚持的劲儿!”
信念决定了行动,行动决定了结果。
“我们曾经一度陷入低谷,几乎所有资产都丧失,但我从未放弃。”
这份坚持,让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刻不放弃,最终东山再起,迎来事业的第二春。
最终,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将企业做大,从最初的三台车,到现在在惠州、东莞、深圳三地开设了4S店,拥有几百名员工。
业绩也从一年卖三台车,增长到每年卖出几百台车,甚至还获得了业内的多个奖项。
他们的变化,不仅仅是财富的增值,更是内心的蜕变。
建文总和邵梅姐究竟是如何落地,从一年只卖三台车到现在在多地有4s店,并拥有几百名员工的?他们的夫妻关系又是如何修复的?
如果你想了解于建文夫妇在事业、家庭以及人生态度的故事和改变,欢迎阅读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