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康强都围绕着南湖逛了起来。
自然不可避免的来到了南湖绿道。
这时候,康强也是指着一棵有着粗糙外皮的树木。
“兄弟们,这是乌桕,也是大戟科的植物。
乌桕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郭璞所着的《玄中记》,以及北魏贾思写的《齐民要术》当中。
所以后来唐代的《新修草本》里面,就已经开始使用“乌桕木”这个名字了。
并且从这以后的历代草本,均有这个名字出现。
而乌桕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因鸟得名。
乌臼,也就是鸟的名字,在古代有很多植物的名字与鸟的名字是一样的。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名为《乌夜啼》。
其中便记载道:可怜乌臼鸟,强言知天曙,无故三更啼,欢子冒暗去。
又比如《读夜曲》: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瞑不复曙,一年都以晓。
这是都是被认为是乌桕名字的由来。
另一种说法则是以乌桕的功用价值来命名的。
因为乌桕的叶子可以染皂,所以就称之为乌桕。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乌桕的名字是因为自身的名字而得的。
比如李时珍就说过: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故得此名。
而上述的三种说法都有其合理性,尤其是第一种,以动植物重名的这种说法。
因为时代越是遥远,就越说明其更具有真实性,而且确实也有乌臼这种动物的存在。
这就说明将这个词,用在植物身上大概率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据可循的。
但是不论如何,到底事实真相是哪一种已经并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乌桕名字的背后蕴含的文化气息,很值得人们把玩。”
[东城堡:乌桕啊,我外婆那边现在还有这植物染布。]
[倒计时:我家楼下好像也有诶。]
康强笑了笑,又说:“乌桕现在在中国的历史也十分悠久了。
只要是在中原有着悠久历史的动植物,那么在诗中出现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而最近的古诗也可以追溯到清代。
那些在诗中出现的草本植物,要么是抒发作者的气节,要么就是寄寓了某种特殊的感情。
乌桕也不例外,颇的古代大诗人的喜爱,因此有不少关于乌桕的诗,这里我们简单看两首就行了。
一首是宋代着名诗人杨万里的《秋山》。
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叶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
这里将乌桕与枫叶进行对比。
乌桕的颜色经历了从暗黑变成猩红的过程,就像是枫树醉酒的颜色一般,而叶子的颜色的也一下子转成了绯红。
这里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乌桕与枫叶交织起来,展现了秋景的美妙。
第二首是宋代陆游的《秋思》。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快刀,剪得秋光入卷来。
这也是一派秋天的景象,这说明在故事中,乌桕可以作为秋天的表征,就好像蝉叫的时候可以代表着盛夏一般。
而秋天往往都隐含着一丝的悲伤,所以中国自古以来都有“悲秋”的传统。
因此,乌桕在诗中出现除了表达季节之外,还表达着一种伤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