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陈恪与石镇犟上了,两人在“三院学生报”上各发文章。
石镇大谈敞开怀抱兼容并蓄。
陈恪就说取精华去糟粕。
在这项知识上石镇没有陈恪的见识。
石镇引经据典,陈恪就摆事实讲道理,他将西方各国的神学、犹太教的教义、伊斯兰教文化一一列举出来。
顺便将天竺、倭国、朝鲜等文化浅谈了一番。
于是马里奥等人、横山忍和松鹤仁成为李廉的采访对象,然后报道:“我们为此采访了马里奥神甫、格尼执事、阿蒙执事,他们对直学士的文章不做任何表态。”
“横山忍和松鹤仁的态度却很明确,对直学士渊博的学识深表敬佩......”
这篇报道实话实说,马里奥等人的沉默和横山忍两人的态度,肯定了陈恪文章的真实性。
于是人们知道石镇的敞开怀抱兼容并蓄是错的,他们的文化没有精华。
随后,恼怒地石镇在报纸上称陈恪是“妖人也”,全篇文章细数陈恪的不正常表现,从他讲学开始,至昨天的那篇文章,他知道的太多,这是不正常的,《取其精华、去其糟泊》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陈恪的妖人本性。
而陈恪回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骂人就不对了”。
他欢迎批评,却不接受攻击,最后来一句,“已有谣言说我是蛇妖,石公有拾人牙慧之嫌啊!”
于是大家又知道了,陈恪的绰号以后还会增加,“蛇妖”、“妖人”的后面是什么?
人们期待着。
可石镇却不想给陈恪起绰号了,再一篇文章直指陈恪狂悖,不懂尊老之礼。
在这篇文章中,石镇以老师自居,暗指陈恪与他打擂台,就是不尊师重道。
应对这篇文章,陈恪也写了一篇文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一出,就在举子中引发了巨大反响。
他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他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众举子一致认为他说的对。
这时已是三月初,距离会试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兴京城里集中了上万名举子,还有举子的家人、各路商贾、看热闹的人汇聚京城。
兴京城人满为患,追星的粉丝到处都是,以陈恪的热度,当属天皇巨星。
人们都想与他说句话,有想问考题的,有想问经商项目的,有想求吉化凶的,有想讨教学问的,有想请他去讲学的。
于阗王国的特使来请他去当国师,交趾和大理国的使臣来问他一件事,“派西北禁军悍将狄青担任广西路总兵有何目的?”
他们不能不怀疑,大兴王朝军事改制共设了三个总兵衙门,一个在安定城,总兵折克行;一个在西北,总兵曹俨;一个就在广西路,总兵狄青。
前两个地方大家都理解,可广西路这个总兵衙门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总兵衙门不同于其他军镇,它有集中全路兵马的权力,还拥有先开战后禀告朝廷的权力。
这个权力可就太吓人了,至少让交趾和大理的统治者挺怕的,派出使者前来兴京咨询,却没人理会他们。
接待他们的礼部官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军队的事,皇上乾纲独断。
可他们见不着李祯,就要找陈恪了,按京城人的说法,“无法理解的事问陈恪。”
可他们还是见不着陈恪,麦园那条小巷已被天武军封锁,陈恪出入已换上专用马车,还有数百左右武卫军的将士护送。
这段时间陈恪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出入都有精锐的将士护送,还跟着贴身密探。
陈恪在半年内被刺四次,忍无可忍的皇上不想再忍了。
于是陈恪被裹成了粽子,唯一能够见到陈恪的时机就是太学院讲学。
他们赶往太学院,却发现太学院的墙上矗立着无数个梯子,墙头上人头攒动。
他们听说了,在太学院的墙上竖梯子已成为一项职业,据说收入非常可观。
面对这种局面,交趾、大理和于阗王国的使臣见不着陈恪,那些想与陈恪说句话的人也见不着他,包括司马光。
他想问陈恪一句话,“你这些学识是从哪来的?”
陈恪广博的学识让石镇震惊,让许多人震惊,他也震惊。
可他问不着陈恪,只能去找邵雍。
邵雍与陈恪划地绝交,纵然邵雍亲口说出他也不信。
他承认邵雍是被陈恪坑了,但陈恪是为国举才,所为正当,邵雍没理由与他绝交,放出的消息只是遮人耳目而已。
所以司马光一定要问出这句话:“陈恪的学识过于广博了,如何解释?”
邵雍回道:“没法解释,他的学识不仅广博,还知道邓御夫擅长农学、刘彝擅长水利。”
“这两人还能理解,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沈括和钱乙,沈括擅长什么尚未看出,但钱乙本想钻研儿科的,却被他弄来研究火药。”
“最近又盯上一个叫苏颂的,人家都说不认识他了,他还跟人家称同窗交朋友,那叫一个热情。”
“据说他盯上的人皇上都知道,外面有句话,‘想要一步登天就让陈恪盯上’。”
听这话司马光笑道:“听说了,还有一句话,‘被陈恪盯上准没好事’。”
司马光说出这话,见邵雍动动嘴唇随即闭上,不禁讶异地问道:“难道我也被陈恪盯上了吗?”
邵雍沉吟一下缓缓说道:“陈恪对你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肯定你的才华和人品,另一方面否定你的性格,认为你不适合担任行政官员,最适合的位置是史官,研究历史。”
听其言司马光明白,并不是陈恪盯上了他,而是邵雍在陈恪面前给他说了不少好话。
这个评价不是司马光能接受的,冷冷说道:“我为何不能担任行政官员?”
行政官员是陈恪对官员种类的划分,行政官员、技术官员、研究官员三大类已被朝廷接受。
在这三大官员中,行政官员是众望所归。
可陈恪却说他不适合担任行政官员。
司马光不满,听邵雍说道:“你的性格过于保守,且非常偏激,死守士大夫的利益而罔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像你这种性格,官做得越大,给国家、给民众造成的危害越大。”
邵雍转达陈恪对他的评价,司马光的脸色更难看了,听邵雍继续说道:“如想担任行政官员,就必须全面了解国家与民众的需要,树立一颗救世之心,否则就不要当了。”
邵雍所言显示他俩有过争论,然后继续说道:“陈恪肯定你的人品,但说,‘人品越好,却无一颗公正的救世之心,他所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邵雍被陈恪说服了。
而司马光沉吟一会,缓缓问道:“他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他坚持自己的疑问。
而邵雍回道:“你我都不相信神鬼之说,也都肯定陈恪不是妖人,他之所学如此广博,谁又去询问为何了?”
“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当陈恪告诉我时,就是他离开的时候。”
“大家都不问,可能也是有这种感觉,所以大家都不问,你又何必问呢?”
邵雍说了一席非常唯心的话,他否认陈恪是文曲星,也否认他是妖人,但他肯定陈恪的身上有玄机,这个玄机就是他之所学,他知道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