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郡主点了点头,她坐在窗边的绣墩上,开始细心地观察晴雯已经完成的部分。
看了许久,才调整好针线,小心翼翼地接着绣起来,晴雯站在旁边,不时地轻声指点着。
轻声细语地讲解着各种基本的刺绣手法,如平绣、斜绣、链绣等,更要能够巧妙地将这些手法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图案。
在双面绣的过程中,绣娘会使用多种颜色的线进行交替刺绣,这种技法使得图案的色彩更加丰富,细节更加生动。
此外,双绣还要特别注重光影效果的处理。
绣娘会根据图案的明暗变化,选择不同粗细和材质的线材,通过调整针脚的密度和方向,模拟出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和折射效果。
这种对光影的细腻把握,使得双绣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具有立体感,更在情感上触动人心。
听着晴雯的讲解,昭阳郡主面露微笑,不住地点头。
随着天色逐渐暗淡,屋内的烛火渐渐亮起,映照着昭明郡主专注的脸庞。
她的手指灵巧地在布面上舞动,一针一线都透露出她对这门技艺的热爱和执着。
黛玉则陪着南安郡主喝茶聊天,慢慢说着双面绣的事情。
“林姑娘,知道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双面绣吗?实在是因为难得得很,多年前,宫中只有一个绣娘会双面绣,而且年龄很大了,宫中的双面绣几乎都是她一个人绣出来的,数量很少,也是物以稀为贵吧。”
“一个人?那太慢了,为什么不教会别人一起绣呢?”黛玉不解地问道:“玉绣坊之所以能开业,就是因为晴雯把林府的很多丫鬟召集起来,一起学习,一起绣出来的。”
“独木难成林啊!”
“双面绣本来就耗时耗力,有些大点的双面绣,甚至需要很多人一起才能完成。”
“这个,老身就不知道了。”南安太妃思虑着说道:“据说那个绣女十分古怪,从不与任何人交流,而且每天只绣两个时辰,其余时间都需要休息,就连当时的皇后也拿她没有办法。”
如此性格古怪的绣娘,真是少见!
“后来呢?”黛玉想起晴雯小时候遇到的那个老太太,于是奇怪地问道:“那个绣女后来怎么样了?”
“听说那个绣女突然得了一场重病,不治身亡了。”太妃摇了摇头道道:“可惜了,从那以后,宫里再也没有出现过会双面绣的人。”
“那绣女死的时候,距今有多少年了?”黛玉依旧不死心地问道。
会不会和晴雯的师父是同一个人?
“那名绣女去世的时候,老身才不过二十几岁,已经几十年过去了,那绣女绝不可能活到现在。”
也是,别说那名绣女已经死在宫里,就算没死,也不可能活这么大岁数。
“姑娘,探春姑娘来了。”这时,紫鹃过来回道:“带来了几件绣品。”
“快,请三妹妹进来。”黛玉惊喜地说道:“三妹妹真是雪中送炭啊!”
探春轻盈地步入屋内,拜见过南安太妃和郡主,手中捧着的绣品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太妃的目光立刻被那些精美的图案所吸引,立即拿起一件牡丹绣品,仔细地欣赏。
那牡丹绣得栩栩如生,花瓣层层叠叠,色彩斑斓,透着一股子生机盎然的韵味。
“这绣工真是太精妙了,令人佩服。”太妃由衷地赞叹道。
探春谦虚地笑了笑,说道:“太妃过奖了,我也只是刚刚学会,离晴雯姑娘的要求还甚远。”
昭明郡主也走过来,仔细观察了一番,不禁惊叹:“这牡丹绣得真是活灵活现,仿佛能闻到花香。”
两人就这样互相交流着绣艺的心得,烛光在她们的交谈中跳动,映照出一片温馨和谐的氛围。
屋外夜色如墨,屋内却是技艺与友谊交织的温暖光芒。
夜深了,南安太妃再三催促,昭明郡主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绣架,她看着那只渐渐丰满起来的鸽子,心中满是喜悦。
太妃对探春带来的绣品爱不释手,索性全部带走了,留下一大笔银子。
“太妃不可,这些绣品全当是玉儿送给您的。”黛玉推辞道:“就当是王爷孝敬太妃的。”
“那可不行。”太妃神色一敛,认真地说道:“双面绣十分耗费人的心力,每一件成品都是绣娘们的心血,老身不能如此剥夺她们的劳动成果。”
黛玉无奈,只好收下,恭送太妃回府。
“皇嫂,晴雯姐姐,明天我再过来。”昭明郡主恋恋不舍,再三说道:“那只鸽子不要再绣了,等我过来接着绣。”
“好,我们都等着郡主。”黛玉心中一乐,展眉笑道:“明天可不要偷懒哦!”
几人回房,黛玉恳切地对探春说道:“三妹妹,今天多亏了你,为什么不早点送过来,非要等到晚上。”
“其实,妹妹上午就过来了,看到玉绣坊里里外外这么多人,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就知道里面的绣品会被卖空,本来想着晚上送过来,等第二天再卖,没想到南安太妃来了。”
探春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实事求是地说道。
黛玉微微一笑,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道:“还是妹妹心细如发,难怪大家都说你秀外慧中,是个能干的。”
她轻轻拍了拍探春的手背,接着说道:“南安太妃的来访,确实是意料之外,她老人家眼光独到,这对我们来说也是莫大的荣幸。”
探春听罢,心中的不安渐消,抬起头来,眼中带着几分坚定:“姐姐过奖了,妹妹也是想为绣坊尽一份力,没想到太妃会亲自来,今天只是带了几件出色的,回去后,妹妹把剩下的绣品好好整理一番,明天再全部拿过来。”
黛玉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好,明天我们在绣坊见面,一起把剩下的绣品整理好。”
两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绣坊的事务,房间内的烛光映照着她们认真的面容,显得格外温馨。
没有人看到,远处的大树下,有一个老人,已经坐了一天,此时正眼含热泪,喃喃自语地说道:“师父,徒儿不辱师命,双面绣终于再次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