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王元君扶着桌子堪堪稳住自己的身体,这些年郁结在心,身体也逐渐垮了,听到李木子的话,她觉得自己耳朵嗡嗡在叫,她听清楚了,但又不敢确定。
“我和陈大人问了一圈下来,关于迎娘的信息其实可以归成这几点。”
“第一,基本张家乃至工部都没有人见过这个迎娘,目前只有张承彦一个人见过她。第二,张承彦联系不到她,至少在京城这段时间张承彦似乎一直没有找到她。”
李木子看着王元君。
王元君冷笑一声,“难道不是酒宴上一见钟情,四处打听,然后得知了人在永清,所以跑去那里找她?”
张家几人支离破碎的口供下,事实似乎就是这个样子。
“一个男子在酒宴上钟情某个女子,知道这个女子的名字但不知道她的住处。所以到处打听,然后打听了两个多月,发现了女子的踪迹在永清,他就带着随从匆匆赶去永清。”
“他找这个女子找了那么久,终于知道她的地址,这时候难道不是应该穿戴整齐带上定情的信物,亲自去客栈寻她吗?”
王元君表情凝滞。
李木子继续道:“可是张承彦没有。他只带了些家常的旧衣服,什么贵重物品也没有带,他甚至没有亲自去县城反而留在驿站等待,只派了两个从没见过迎娘本人的侍卫跑去接人。”
“听完这些,你还觉得张承彦是爱恋迎娘吗?”
王元君呆呆看着李木子没有说话。
“杨公子的事情你知道吧?”
王元君麻木地点点头,“婆母和我说了。”
“杨公子记得当时他非常担心张阔和田剑两人,觉得两人有危险。”李木子把手搭在她的手背上,“杨公子的话目前为止还是可信的。这样的话,我们倒是觉得张承彦是派张剑和田剑执行某种任务。”
“他派人出去以后,又觉得有危险,所以自己打算骑马赶出去。”李木子慢慢说着。
王元君紧紧抓着李木子的手,“李录事,所以你们觉得承彦是在办公事?那个迎娘不是他中意的女妓之类?”
“目前的线索能证明张承彦和迎娘应该不是之前人们想象中的那般。但具体什么情况,我们还要一一调查。”
李木子一步一步引导着王元君说话,“你是他枕边人,他到底有没有变心,你应该有感觉。你察觉出他变心了吗?”
“还有,他出事前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他有说他最近在做什么事情吗?”
王元君犹豫了一会说道:“他离家前那段时间有些心神不宁。好几次夜里还被噩梦惊醒。”
“他说他梦见战场的事情,又说杨将军死的好惨。”
“杨将军?”李木子问了一句,“他从战场上下来的时候也这样吗?”
王元君自己也觉得有些奇怪,“你这么一问还真是不对劲。他刚从战场回来的时候心情很不错。”
“反倒是进了工部以后他才开始这样。对,就是这样的!”
王元君慢慢跟上了李木子的思路,“我是承彦出事以后才知道他是去永清找一个女子。他在家中的时候一点儿也没提过,反倒是和我说,说。”
王元君害羞地低下头,“他想生个生儿子。”
“可所有的人都告诉我,承彦爱上了一个叫迎娘的女子。我居然没信他!我居然没信他!”
王元君后悔极了。
李木子恳切地看着她道:“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回忆他出事前的各种事情,帮助我们破案,找到杀害他的凶手。”
王元君坐了下来,“我知道。他的事情一点一滴都印在我的脑里,我想忘都忘不掉。”
“十一月二十他和公公从北辽回到京城。那年过了正月,公公就安排他进工部做事。头几个月他都每日笑呵呵地去上值,他还说他的同僚和上峰都很友善,工部的活计也不繁杂。”
“他主要就是在刘侍郎手下做事,整理工部旧档。他告诉我刘侍郎最擅长水利营建,他打算在工部好好跟着刘侍郎踏实学些有用的东西。”
“大概到了三月中旬以后,他就变得心事重重。”王元君又有些懊悔:“我总以为他是那时候变心了,现在这么一说,他那样子根本不是喜欢什么女子!”
“哦,对了,我记得那时候他忽然对杨将军的事情特别感兴趣。他问了不少公公关于杨将军陈家谷一战的事情。”
“他不是自己就在战场上吗?”
王元君看了李木子一眼,“陈家谷战事都是西路军作战。我夫君主要负责东路军的军需运输。况且他一直在后方,没上过前线。”
“我以为他是敬仰杨将军,现在想想似乎不是那么简单。他问的时候,表情很急迫,要赶紧确认什么事情似的。具体问的内容我记不得了,你得问问我公公。”
“哦,还有一件事。他到了工部后不是说工作清闲么,后来他有了心事,我就看他不停在看工部旧档,还让我回娘家问问,如何进入四方库查档。”
“我父亲原来在户部做事,认识四方库的计小园。”王元君说道:“我就让父亲安排了他进四方库。”
“我父亲还奇怪呢,工部的活计怎么还需要去四方库看旧档。不过最后他还是去了。”
“等他回来的时候,他就一直念叨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就问他,工部的活计是不是出了什么岔子?别自己扛,有事和公爹还有我父亲说。”王元君颓丧地摇头,“可他就让我宽心,说什么是旧档的事情,没什么问题,就是他好奇而已。”
“我知道承彦的脾气。”王元君道:“我和他说衙门办事,做人比做事要紧。他这人吧,不是很聪明,但胜在做事认真,你让他每日往墙头搁一块砖,他答应了就一定会去做。我就怕他顶真,惹了同僚还有上峰不高兴。他却说,这是挨不着工部的其他人,就是他自己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