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贵州正遭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安南、大理搅动风云,伪明又在火中取栗,我想募兵强军,但需要足够的粮草、钱银,朝廷无法给予我足够的支持,我希望宇大商会能助我一臂之力!”
王焱在许日升的口中,并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但他并不失望。
反正宇大商会就是只肥羊,不薅白不薅。
许日升自然听出了王焱的弦外之音,笑道:“老皇帝还在,王经略就不担心被再次召回武昌?”
王焱也从其他方面,得知柴昊病入膏肓,时日无多。
眼下大周又面临列强围攻,各地掌兵的都统、提督都获得了极大的权力。
中央朝廷的数万禁军,早就无法对地方形成足够的威慑力。
其中又数贵州情况最复杂,有大理、伪明、安南这样的刺头。
如果朝廷在这个时候,将王焱换掉,还真的找不出更合适的人选来坐镇。
这也是王焱敢向宇大商会明目张胆索要资助的底气。
许日升的宝贝儿子被捏在了王焱手里,自然不敢说一个不字。
他非常爽快的向王焱表示,愿意提供二十亿军费,以及百万斤粮食,牛羊数千头,布匹一万缎,美酒一万坛用来犒军。
这种程度的资助,纵观永安、光烈两朝,都是大手笔。
许日升的豪横,也让王焱大开眼界。
他本以为还要讨价还价一番,没想到许日升这么爽快。
王焱笑道:“老许啊,咱大周的这些商贾,例如那个双马和比起你来,还是差的太远了。”
许日升摆手道:“些许薄礼,若能帮助王经略,也算我宇大商会为贵州的黎民百姓做点善事。”
话说到这里,王焱也不能一点表示没有,当即说道:“令郎在奉节犯了点事,经我查实,也就是些小事,我这就让人将他放了!”
“那就多谢王经略了!”
许日升拱手笑道。
“不客气!”
王焱笑道。
离开石亭,王焱当即命人去奉节放了许松鹤,算作诚意。
另一边。
石亭内,白姗姗见到许日升,“都谈了什么?”
许日升连忙起身,向白姗姗弯腰答话,将与王焱的对话,陈述了一遍。
“他没有察觉破绽吧?”
白姗姗问道。
许日升谄媚道:“这怎么可能,一切都是按照小姐的吩咐说的。”
“那就好。”
白姗姗点点头,看向远方,道:“义父他老人家,已经十几年不露面了,眼下又是大明建国的关键时期,岂能轻易现身!”
如果王焱在现场,肯定会被白姗姗的操作震惊。
敢情这次露面的许日升,是白姗姗找来的冒牌货。
真正的许日升,根本没有出现。
并且,许日升和天的高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许日升’道:“周廷衰弱,可武德司对我们‘天’的追踪,却越来越紧,最近已经捣毁了我们在各地的诸多据点!”
白姗姗皱眉道:“我们‘天’一直隐秘行事,武德司是怎么追查到我们的据点?”
‘许日升’道:“我怀疑我们中间出现了内奸!”
白姗姗皱眉思索道:“你怀疑是谁?”
‘许日升’道:“许慎,他是新入我们‘天’的高层,嫌疑最大。”
“可太阳对他非常器重,还认他做了义子,对其的看重,还在我之上。”
白姗姗闷哼一声。
显然,对新入会的许慎意见很大。
“那答应为王焱提供的物资?”
‘许日升’继续问道。
白姗姗笑道:“又没答应他什么时候给,拖着呗,等到关键时刻,给他一批掺杂毒药的粮食,我看他怎么在战场上击败我大明的将士!”
“白小姐足智多谋,属下佩服!”
‘许日升’称赞道。
……
十月底。
贵州军与老君关的大理军,已经僵持了一段时间。
高元亲自坐镇老君关,并将主力全部抽调至老君关,只留下部分兵马留守黑水关。
面对只有两万多人的贵州军,大理军是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
战兵六万多人,辅兵、民夫十万。
起先,高元也想凭借兵力优势,寄望于在野战上打垮贵州军,
但几次试探,都被人数更少的贵州军杀的溃不成军。
到了这个时候,高元终于意识到,自己与李靖、薛仁贵这样的名将,还是有差距的。
而对面的王焱,却是项羽、韩信那般的奇才。
能够凭借少量兵力,以少胜多。
即便他将十几万人马全部摆在关外,与贵州军决一死战。
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一败涂地。
既然打不赢,那就只能防守。
这让高元很憋屈。
时间一久,大理军心涣散。
将士们都认为发起这场战争的初衷就是错误的。
载歌载舞的生活不好吗?为何要过这刀口舔血的日子?
每天将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整日提心吊胆,可不是他们期盼的人生。
对于将士们的厌战,高元非常恼火,斥责麾下都是群米虫,不配做大理的好儿郎。
通过斥候,王焱对大理军士卒的情况,也算有所了解。
这跟二战时期的意大利,似乎没区别啊。
既然大理兵不想打仗,那就如他们愿。
王焱当即命人在老君关、黑水关,散播周军宽待俘虏的政策。
向大理兵保证,只要大理兵投降,一律发放路费,送出崖阳关,让他们回国。
为了证明周军的诚意,王焱立即释放了在海龙屯被俘的数千大理兵。
这些大理兵,可以从崖阳关离开播州,也可以走其他小路。
也有一部分降卒,逃回了老君关。
随着这些人的宣传,进一步佐证了周军所言非虚。
这让那些不好战的大理兵,立场逐渐动摇。
高元见到麾下将卒,都想着回家,不愿打仗,简直都快疯了。
战争持续了这么久,死伤这么多将士,消耗的钱粮以亿计,如果就这样罢兵投降。
那段氏和高家,在大理还有何威信可言?
高元担心继续这样下去,不等罗氏、宋氏被伪明、安南击溃,他这边的十几万大军就要哗变。
于是,高元悬赏重金,在十几万人中选拔出数千敢战精锐,对驻扎在关外的周军,又一次发起突袭。
仅剩的数百头战象,也被派出破阵。
誓要冲垮周军的营盘,挽回大理的尊严。
想他堂堂大理大元帅,统兵十几万,被只有两万多人的周军堵在老君关内不敢冒头,这是何等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