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留下遗旨,昭告天下,说他行为不端、道貌岸然,唯一的贡献便是娶了个好福晋,歹竹出好笋,让弘晖继位后不能封他为太上皇时,更甚。
虽然依旧锦衣玉食,但状态自然是不如被权力滋养的胖橘。
都马上五十岁的人了,眼角都是皱巴巴的细纹,眉心更是,因为常常簇着眉头,一个大大的川字印在上面。
唯一幸免的,可能就是因为被康熙骂过喜怒形于色,导致板着张脸几十年,没有笑纹吧。
最初甄嬛和大胖橘生出情意,弘晖还暗暗吐槽甄嬛眼瞎呢,这里的胤禛可比原剧的胖橘差远了。
但眼瞎归眼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能咋滴。
如今甄嬛看开了,眼不瞎了,他喜闻乐见。
到底是血脉上的老父亲,渣爹卧床后,弘晖派人给甄嬛递口信,同时送上诸多珍宝,让甄嬛自由婚嫁,不必忧心雍亲王府的事情。
之后弘晖就没有再关注甄嬛了,他的后妃们要生了。
皇后昭然生了个小阿哥。
富察仪欣生了个小公主。
柳德清生了对双胞胎小公主。
安陵容也生了个小阿哥。
弘晖一下子收获了五个崽。
不想崽太多,在另外没有生育过的马佳慧玉、裴瑾瑜、瓜尔佳文鸢也怀上后,弘晖就直接服了避孕丹。
在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弘晖直接送胤禛上路了。
然后为胤禛‘守孝’三年,保管不会造出崽来。
他额娘他也给安排上避孕丹了,可以放心做寡妇。
等时机成熟,他颁布新的法律,令百姓可寡妇再嫁,夫妻感情破裂可和离等,他额娘更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纳妾。
如今虽然有点关系的都知道他额娘宫里的一堆幕僚,但到底没有摆到明面上不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律法的推行,皇子王孙带头,太后纳妾、公主娶夫、阿哥嫁人,上行下效,又有律法加持,民间风气逐渐变得开放起来。
女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困于封建礼教,受丈夫殴打,公婆磋磨的女子,有很多鼓起勇气提出和离。
最初,提出和离的那些女子被人背后议论,当面阴阳怪气,可皇上开设的很多工厂都招纺织工和刺绣工等多种工人,只要愿意做,总有一种适合自己的,不会也有专门带学徒的地方。
她们发现,虽然会被背后戳脊梁骨,但日子比以前好过太多太多,不用日日被打骂,不用负责一大家子的洗衣做饭、洗碗扫地等等。
她们只用负责自己的衣服,自己的饭食,还不用被打被骂,这种日子,简直神仙来了也不换呢。
并且,若是前夫家妄图来找麻烦,她们还能去找专门负责此事的女官帮忙断案解决,连孩子都能通过报案争取,让孩子跟她们,随母姓。
和离后,也有那些自以为为她们好的人,想为她们再牵线说媒,让她们再嫁给别家,受着当牛做马的苦,过着家里最底层的生活。
当然,也有良心好的家庭,可她们本就是从狼窝出来的,为何要冒着不确定的风险,再进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虎穴的地方呢。
就算有政策,生一个孩子能领多少银两,她们也不愿意,这点银两,她们不嫁人,从自己赚的钱里也能省出来。
弘晖也不介意这些人不再嫁会不会让人口变少。
这类女子终究是少数,多年的教育注定了大多数女子只要生活过得去,就会选择妥协。
百姓们娱乐活动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闲下来能做的事情就是造人,所以其实怀孕的几率并不少,只是很多人重男轻女,或者是家里揭不开锅,养不了,会将生下的婴孩丢弃。
只要生下一个孩子,就能领取到补贴。
生下不想养的,弘晖在全国都建了育婴堂,养不起或者不想养的孩子,可以签下断亲书,送到育婴堂养,为了预防有人投机取巧,妄想将孩子送到育婴堂养大后,又逼孩子给自己养老,只要送到育婴堂的孩子,通通打散来养。
让那些送孩子过来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谁,总归育婴堂孩子长大的几率,比百姓们自己养要高出太多。
另外,军事方面弘晖也没有遗漏,根据多个世界积攒的训练经验,加大训练投入,培养出了更多的优秀将领。
同时,育婴堂的孩子们长大了也能为各行各业补充人才,并且,育婴堂的孩子,天然忠心他这个皇帝。
当然,除了少数反骨仔,毕竟好竹也会出歹笋嘛。
白驹过隙一瞬间。
很快就到了荣兴十七年。
文熙二十岁,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储君,能够做到独当一面。
弘晖已经将这个世界打下大半,剩下的那一部分,受限的不是军队,而是人口、后勤。
在文熙二十岁生辰这一天,弘晖将皇位传给了文熙,由文熙接下接力棒,继续努力奋斗。
文熙登基后跟随着弘晖的脚步,不断改革,随着人口的增加,后勤的完善,剩余的领土很快被文熙纳入囊中。
天下大一统后,文熙开始专注于国家的建设。
大清在文熙的治理下更加繁荣昌盛,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弘晖则是在文熙继位后,便云游四海去了。
后世评论,清朝从荣兴帝开始进入盛世,因为荣兴帝爱新觉罗·弘晖大刀阔斧的变革,才开启了后来大清的盛世景象。
并且很奇怪的是,荣兴帝在元凰帝爱新觉罗·文熙幼时便力排众议,封元凰帝为皇太女,在荣兴帝尚且年轻,且国家安稳、男尊女卑的情况下,荣兴帝作为享受尊位的男子,一力坚持,封元凰帝为皇太女。
无数专家打破脑袋也想不通原因,但她们为此庆幸,庆幸荣兴帝的选择,让清朝从元凰帝开始,每一任帝王都是女帝。
在清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这种已经形成的女男平等也没有打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