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大乾军队就算参战,也只是出工不出力,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担任主力。
攻城,本就是用命填的一个过程。
攻城主力,损失的人手可想而知。
大乾军队主攻,损失的士兵可不能怪在他们六个头上,而且大乾士兵损失的越多,战后动手的可能性就越小。
他们确实不敢围杀眼前的这支大乾军队,因为怕招来更多大乾军队。
其实这个道理旧势力也懂,但他们不想死,所以先忽悠,成功了最好,即使大乾派来更多军队,那他们呢有人分担火力。
失败了,那就只能拼死一搏。
而对新兴势力来说,大乾军队损失多了,就不会对他们动手,战后不用逃跑,直接回自己划分干的地盘就行。
皆大欢喜。
海防军这边准备了两天,需要的东西终于准备好了,然后,柳山派人通知岛国六股新兴势力准备进攻。
死气沉沉的新兴势力开始动了起来,这两天,他们都在休息,本就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能躺着绝对不坐着,一切都是为了节省体力。
都想活,多储备一点儿力气,打仗的时候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可能。
海防军准备二十架攻城云梯,一个攻城锤。
攻城锤,这个很多人都知道。
重点是攻城云梯,这可不是那种加长的梯子,而是底部装有轮子,可以轻松移动,但同时也配备了坚固的底座和稳定装置。
海防军准备的攻城云梯虽然是赶制出来的,但由实木制成,重量相当可观,可以伸缩,用绳子拉动就可以控制长度。
云梯的顶端装有钩状物,可以牢牢钩住城墙。
攻城的时候会有弓箭手对守城的士兵进行火力压制,这使得守城士兵很难找到机会接近云梯。
即使守城士兵能够接近云梯,也需要面对云梯上的铁质钩子和攻城士兵的抵抗,这使得推倒云梯变得更加困难。
这种攻城云梯,攻城效果远超新兴势力这段时间使用的加长梯子,那种梯子,只要用长棍抵住向外推,梯子上的人就得被摔成重伤。
海防军带着自己的攻城器械穿过新兴势力营地,径直去了旧势力的城墙边。
守城的旧势力士兵刚露头,海防军的弓箭手就开始放箭。
攻城云梯靠近城墙,负责拉绳子的士兵立刻动手,云梯变长,搭上城墙,松开绳子,顶端的钩子立刻勾住城墙,海防军士兵顶着盾牌开始攀爬。
守城的士兵每次露头准备攻击攀爬云梯的海防军士兵,都会第一时间被箭雨覆盖。
成功扔下滚木擂石的次数少之又少。
第一个海防军士兵登上城墙,后续更多的海防军士兵上去。
很快,城墙上多了二十个站稳脚跟的海防军士兵,随着后续登上城墙的海防军士兵越来越多,优势也越来越大。
海防军士兵一直在通过云梯登上城墙,人多了,整个城墙都被海防军占领。
攻城锤撞破城门的那一刻,海防军士兵拉着攻城锤让出通道。
柳山在城墙被海防军占领的时候就派人告诉岛国六股新兴势力,城门一破,带人冲就行。
果然,海防军带头冲进城门,六股新兴势力的首领也下令冲锋。
人群乌泱泱的冲向城门,而海防军的士兵依旧选择通过云梯进城。
三万海防军,柳山身边只留了骑兵,步兵全部通过云梯登上城墙。
城内,新旧势力的混战展开。
岛国旧势力最后一座城,这里只能容纳三五万人居住生活。
众多逃跑的旧势力首领,多少都有一些百姓跟随,这是他们的底气,不沦为别人家臣的底气。
而百姓也愿意跟着,因为他们不想被新兴势力裹挟成为攻城的炮灰。
可以说这是个互利互惠的过程。
原本这里的主人不得不放这些人进城,因为不答应,他就会被攻击。
一座三五万人的小城,根本挡不住这么多人进攻。
本就人满为患的小城,现在又冲进来这么多人,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完全占据城墙的海防军开始对着城内的房屋放箭,用的都是火箭。
岛国的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即使不是木质结构,房顶也多是茅草屋顶,扔个火星就着,何况海防军用的还是火箭。
整个旧势力所在的位置化成火海,旧势力的人拼命想出城,城外新兴势力的人拼命往里冲。
双方碰面的位置,互砍对捅是常态,每时每刻都有人躺下,然后被踩成肉泥。
一座小城,在岛国新旧势力的对拼下成了炼狱,尸体不断堆积,所有人都在麻木的挥动手中武器,只为活下去。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不断有人把城内的情况汇报给柳山。
天黑之后,柳山打发走来汇报情况的士兵,终于动了。
转身之后,对着身边的一个将领点了点头,然后走向大营。
柳山带着一队骑兵离开,剩下的将领突然对六股新兴势力的人动手。
同时周围的骑兵也动了,对着六股新兴势力首领留在身边的人发起冲锋。
城墙上的海防军也没闲着,休息了这么久,是时候收割了。
搬起旧势力准备好滚木擂石砸向混战的人群,弓箭手也开始放箭,刀盾兵举着盾牌走下城墙,长枪兵透过盾牌间的缝隙不断刺出长枪。
这就是柳山的全部计划。
海防军通过云梯占领城墙,攻城锤替新兴势力打开进攻通道。
等双方拼个你死我活,统一收割。
新旧势力能有多少人逃过一劫,这个就看他们的命了。
除了城内的人,岛国其他地方肯定还有活人,而且数量不少,这种事不可避免。
不管面对多么恶劣的情况,总会有人想办法活下去。
但这种人多数都不喜欢争夺,只要有安稳的生存环境,他们不会闹事,更不会作妖。
这种人活着也就活着了,对大乾没有威胁。
一晚上很快过去,天亮之后,海防军撤出小城。
清点损失,近三千人在这一战中战死,但这个损失在海防军的承受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