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元年七月到九月,陈胜吴广掀起的这场暴乱,在很短的时间就席卷了泗水郡和周边的郡县,陈胜称王,势力范围覆盖数百里方圆的区域。
自夏商周以来,国家就等同于宗庙社稷,无论战争还是和亲,一个国家失去了宗庙社稷、失去了继承人,这个国家就覆灭了。但是陈胜揭竿而起,自立“张楚”政权,给了这个世界一个全新的规则——只要手中有刀子、手下有人马,谁都可以在任何地方扯旗造反,谁都可以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再不需要天子的肯定。
所以从七月大泽乡起义,三个月的时间,一方面是陈胜的人马不断壮大,以泗水郡为核心,占据了好大的地盘,另一方面,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本来在淮河下游发起的一场动荡,就已经波及到了东方诸国故地。一时之间,烽烟燃遍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区域。
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咸阳宫里,胡亥依然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
一方面是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太慢,而秦人在很多占领区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手,比如在陈郡,郡守和县令事发的时候都不在当地,只有一个县丞面对大军做了无效的抵抗。更多的地方就是被起义军的洪流瞬间吞没,消息根本就没有传递出去。
直到大军进逼三川郡,被李斯的儿子三川郡郡守李由阻挡,这才是帝国系统第一次正面对上起义军。而消息这个时候才开始传递向咸阳。可这个时候,距离大泽乡起义已经数月之久了。
这些消息要自下而上上报,先是送到御史大夫府,然后上呈给丞相,最后才由丞相拣选,上呈给皇帝。事涉自己的亲儿子李由,李斯当然着急。自然是把这份文件送给了二世皇帝胡亥,并建议皇帝立即发兵增援三川郡平叛。但是胡亥草草看了一下,就把木简扔在地上:
“先皇登基三十七年,都没有什么造反作乱的,怎么朕一登基,就有造反作乱的了?这一定是地方官夸大其词!一定是地方官胡说八道,欺瞒朕!他们不是要骗取军饷和赏赐吧?”李斯愕然!
回到后庭,胡亥再思量这份奏报,却觉得惊惧。刚刚在李斯面前的一番作态,也是惊怒之下的下意识反应,先否定奏章,来表现自己镇定自若大局在握。这时却又觉得这奏报或许是真的呢?就紧急召集了三十多个博士和儒生,说了这事儿:“楚地派去守边的士兵半路造反,现已经攻下蕲县,攻向了陈郡,你们说该怎么办?”
儒生能有什么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兴兵镇压地方的主张,只是按照书上的说法,复读机一样纷纷说:“做臣子的绝不能兴师动众,谁兴兵聚众那就是造反,对于造反的人绝不能宽恕,请陛下火速发兵前往剿灭。”至于发多少兵,谁来带兵,如何进剿,却拿不出个方法。
始皇帝时代,重用王、蒙两家。王翦王贲父子战功显赫,六国中倒有五国是王氏父子带军灭掉的。蒙放蒙恬蒙毅父子屡立战功,军权赫赫,蒙恬所部三十万大军常驻上郡,压得头曼单于不敢动弹。但是此时王翦王贲相继离世,蒙氏兄弟被胡亥赵高所害,上郡的军队自从王贲的儿子裨将王离代管以后,军心崩散,已经出现部卒逃亡的现象。王离一时也无法抽离上郡。
咸阳城的老秦百姓一时还不知道泗水大乱的情况。但是咸阳城百万居民,倒有六十万是六国遗民,诸国王公、贵族、降将、降官,被始皇帝从六国迁入关中、咸阳,放在自己眼皮底下,一方面是将这些人迁出故土,影响力大为下降,一方面是随着这些人入关中,也带来了更多的财富,可是这些人哪有甘心做一个顺民的?透过和故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故地的信息掌握的只怕比驿传还快一些。
这些六国余孽听说泗水大乱,赵魏韩燕诸国纷纷反秦,心里自然升起了新的念头,各种小道消息在这些余孽之中流传,咸阳的气氛也不那么正常了。
李由在三川郡成功顶住了张楚的大军,数十万大军久攻不克,便放弃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在“打进咸阳去,活捉狗皇帝”的口号中,乱军被关中的财富女人所诱,索性绕开三川郡,直奔函谷关。
函谷关是大秦咽喉所在,秦孝公设置函谷关,古道仅容一车通行,当得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六国联军攻秦,屡屡在函谷关前败走。函谷关若是破了,咸阳便岌岌可危。乱军直指函谷关,这个时候不光李斯着急,连胡亥这个二杆子也急的不得了,朝会之上终于说出“诸卿,谁可御敌”这样的软话。
但是此时此刻,咸阳里连一个有战略战术经验的大将军都没有。李斯暗自后悔,如果不杀了蒙恬蒙毅兄弟,这两人随便一个人领军,不仅可以保住函谷关,连泗水郡的大乱也可以指日平之。只是天底下哪有什么后悔药?就算是楚国的大巫在此,也无法让蒙恬蒙毅复生。
掌管皇家器物制作府库管理的少府章邯却站出来,说:“微臣有一计。”
少府负责征缴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贡献,以备宫廷之用;同时负责宫廷所有衣食起居、游猎玩好等需要的供给和服务。这个部门素来被认为是一个文职部门,少府的长官更像个财会管理者。不过因为少府主要负责皇家用度,倒是经常能见得到皇帝,算是近臣。但说到军国大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公不发话,九卿最末的少府跳出来出主意,多少是有些僭越了。
二世皇帝登基日短,上来以后光顾着杀自己的兄弟姐妹,大兴劳役,幸信赵高等内臣,却和三公九卿疏远,倒是也不太在乎朝臣发言的次序,此刻看到熟悉的章邯有话要讲,便让他发言。
“关中空虚,国内大军一在南一在北,南有赵佗所部大军远征百越,北有王离所部大军北抗匈奴,一时都无法抽调回来。张楚乱贼数以十万计,函谷关御敌平叛,至少也要十万之众,兵从何来?”章邯看一眼排名在自己前面的诸位大臣。
“是啊,御敌需要军队,总不能把卫戍宫廷的皇家卫队送到函谷关前抗敌。”胡亥思量。
“少府掌管宫廷营造事务,骊山施工的刑徒超过七十万,这些人都是精壮的汉子,在少府管理之下,分工明确、调度便利。臣请陛下免刑徒之罪,准许他们持戈上阵,便有数十万大军可用。”章邯道。
这事儿倒也做得。其实什么是兵?在冷兵器时代,一支队伍只要能够调动管理,拿得了兵器,那就是军人了。
“章卿你可敢率骊山刑徒上函谷关平叛?”
“陛下有命,臣敢不奉从?”章邯的回答异常坚定沉稳。
少府有骊山刑徒,寺工有无尽的兵甲,这样一支由刑徒组成的军队,就由章邯带领,从咸阳出发,东进函谷关。
大秦历史上第一支非职业大军,就此登上历史舞台,一向主管物资财计的少府章邯,就此成为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