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胡乱猜想的,不喜勿喷~)
朱标笑着摆摆手,耐心解释:“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大白猪和长白猪都是后来才引进的品种。”
“大白猪和长白猪的生长速度明显比本土猪快,它们能更快达到出栏……”
“父皇引进这两种猪,就是想改善百姓的生活,让大家都能吃上更多的肉。”
李奥无奈地耸耸肩,说道:“好吧,我这就回去给老牛说一声。”
又有些怀疑地问道:“难道你们就靠这些来改善财政问题?”
朱元璋哈哈一笑,神色中透着几分自信:“怎么可能,还有精盐啊!”
“咱已命人快马加鞭往京师运送大量的盐,再用现代的加工手段,将其提纯精制,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开始对外售卖了。”
“这精盐的利润可是相当可观的,只要运作得当,定能为朝廷财政添上一大笔收入。”
朱标在一旁微微点头,接着补充道:“小李,你有所不知,这精盐刚上市,价格定位偏高,主要面向官员和富商阶层。”
“他们财力雄厚,对品质有更高要求,也乐意尝试新鲜的精制盐,短期内这能极大地缓解咱们的财政压力。”
朱元璋神色一凛,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而且,从朱见深那小子开始,晋商们借着开中法,用粮食换盐引大肆谋取暴利。
“他们在大同、宣府等地囤积粮食,换取盐引,而后凭借盐引支取食盐贩卖,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朱元璋眼神中满是厌恶,拍着桌子。
“为了追逐更多利益,不少晋商竟与北方游牧势力暗中勾结,偷偷将铁、粮食等战略物资贩卖出去,全然不顾国家安危与百姓死活。”
“不仅如此,他们凭借手中积累的财富和人脉,在朝堂之上安插眼线,肆意干预盐政决策,使得开中法逐渐沦为他们疯狂敛财的工具。”
“就说那明末之时,晋地诸多商贾,大多是靠着开中法发家致富。”
言罢,朱元璋将目光转向朱标,沉声道:“标儿,你来讲讲,这次借着精盐这事,咱们打算如何彻底废除开中法,重新整顿盐政,还有未来盐税和财政收入的布局。”
朱标闻言,掏出笔记本,翻动着说道:“此次借着精盐推行的契机,正是废除开中法、整顿盐政的绝佳时机。”
“初期,我们让朝堂直接经营精盐,全面掌控精盐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环节。”
“如此一来,既能严格把控精盐品质,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百姓的信赖。”
“又能将利润牢牢攥在朝廷手中,快速充实国库,有效缓解当下的财政压力。”
“在朝堂经营精盐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深入了解盐政的各个细节,为后续的改革筑牢根基。”
他轻轻翻动笔记本的一页,又继续说道“之后,逐步放开让商人参与。”
“商人逐利的特性,会极大地调动民间商业活力,促进盐的流通与销售,让精盐覆盖更为广泛的区域。”
“而朝廷则从具体经营事务中抽出身来,专注于宏观调控,制定合理政策,引导市场走向,把控盐政的大方向。”
“在盐税方面,当下盐税虽占据财政收入一定比重。”
“未来,我们会逐步改善盐税体系。”
“初期朝堂经营精盐时,可将部分利润转化为稳定的税收。”
“等商人参与进来后,依据其经营规模与利润,制定更为合理的盐税征收标准。”
朱标轻轻叹了口气,神色变得更加凝重,“不过,我们也清楚,随着大明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仅仅依靠盐税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所以,我们不能过度依赖盐税。”
说罢,又翻动了一页笔记本,“我们计划大力发展工商业,鼓励农副业创新,开辟诸如商业税、关税等新的稳定财源。”
“同时,还要让诚意伯成立专门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朱标看向李奥,“这个部门的作用你应该比我们更清楚,毕竟你来自现代,见识过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
“有了这个部门的严格监管,盐税征收才能有可靠依据。”
“即便盐税不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能稳定在合理水平,为国家财政的稳定贡献力量,助力大明经济稳健前行。”
李奥听后,不禁由衷赞叹:“标哥,你俩现有的见识和知识,真不像是大明人所拥有的。”
“就拿这精盐的谋划来说,一个精盐不仅能解当下财政的燃眉之急,更能成为稳定民生、繁荣经济的长久保障。”
朱元璋一仰头,下巴微微扬起,嘚瑟道:“那是,咱从个放牛娃到皇帝,咱学习能力那可是顶尖的。”
“这些年,南征北战、治理国家,啥难事儿没碰上过?”
“但咱就秉持着边干边学,不懂就问的态度,这才一点点把大明的基业打起来,再稳稳地发展起来。”
话锋一转,朱元璋盯着李奥:“不过当下,还可容不得半点懈怠。”
“现在猪种和发电设备的采购迫在眉睫,这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计和新学发展,你赶紧去联系老牛,务必把事情办好。”
李奥应道:“好嘞,就是蓝玉这个人你到底打算怎么安排?”
“现在每次往大明拉东西都是他开车呢,我发现他现在还不是和历史上一样。”
朱元璋呵呵一笑,“蓝玉这小子,以后咱还是要重用的,你就放心大胆地用他吧。”
李奥不禁一愣,脸上布满狐疑之色,脱口问道:“咋?难道以后就眼睁睁看着蓝玉居功自傲、飞扬跋扈,养近千义子,肆意插手军权,最后闹到全家被砍的地步?”
朱元璋听了这话,就是眉头一皱,摆了摆手:“小李,话可不能这么说。”
“以后的蓝玉,和历史上记载的那个肯定会有所不同。”
“如今我们已然知晓历史的走向,自然会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他加以引导和约束。”
李奥越发满脸疑惑,追问道:“对他这么放心,难道你们琢磨出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朱元璋神色沉稳,目光中透着洞悉一切的锐利,缓缓开口道:“小李,你有所不知,咱和标儿在现代见识学习的时候,就把蓝玉这事儿前前后后仔细琢磨过了。”
“我们父子俩可不傻,也不瞎,蓝玉那些所作所为,怎能看不到?”
“若没有我们的默许,他早就被咱处理掉了。”
他稍稍回忆了一下,接着说道:“你仔细想想,从洪武四年标儿娶了常氏开始,咱就有意提拔蓝玉。”
“当时,常家在军中势力相当庞大,常氏又是标儿的正妻,蓝玉作为常家的亲戚。”
“咱着力栽培他,就是盼着他日后能成为标儿的得力臂膀,辅佐标儿治理大明。”
“在咱的大力扶持下,他才能在短短时间内封侯封公,旁人哪有他这般的晋升速度?”
朱标在一旁微微点头,适时地接过话茬:“没错,蓝玉收义子、插手军权这些事,十分有可能是我和父皇默许的。”
“从他洪武十二年封侯开始,这些迹象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我们并非没有考虑过其中的风险,但这背后有着更深的考量。”
朱元璋接着说道:“咱心里一直忌惮着八王之乱那样的祸事重演。”
“咱那些儿子们,各个手握重兵,若是日后他们心生异心,对标儿和朝廷而言,那可是极大的威胁。”
“蓝玉这小子,虽说飞扬跋扈,目无法纪,但他对标儿和咱,那可是忠心耿耿。”
“咱和标儿默许他发展势力,极大可能是有意让他成为制衡藩王的一股强大力量。”
“只要他在朝堂和军中屹立不倒,那些藩王们行事就不得不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兴风作浪,妄图作乱 。”
说到这儿,朱元璋不禁叹口气,又继续说道:“就拿蓝玉强占元妃和毁关这两件事来说吧。”
“咱当时仅仅只是改了他的封号,依旧保留了他的国公之位,并未给予实质性的惩戒。”
朱元璋看向李奥,反问道:“但你仔细想想,换做旁人,犯下如此不可饶恕的大错,早就被砍头以正典刑了,哪还能像他这般安稳?”
“咱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在权衡利弊。”
“当时若严惩蓝玉,无疑是自断臂膀,只会大大削弱制衡藩王的力量。”
“别忘了,咱的锦衣卫肯定是一直在暗中紧紧盯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要不然,历史上的蓝玉又怎会被咱一下子就收拾得干干净净,连丝毫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呢。”
李奥满脸好奇,问道:“既然蓝玉对你们如此忠心耿耿,为何最后还是以谋反罪将他处死,还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手段如此狠辣呢?”
朱标神色一黯,眼中闪过一丝落寞,“还不是因为我过早离世,父皇担心后世之君根本压不住蓝玉。”
“如不把蓝玉的势力完全铲除,怕是他的那些义子,又个个手握军权,若是哪天整出个黄袍加身的戏码,后果不堪设想。”
“我在的时候,蓝玉对我敬重有加,诸多事务也能协调得当。”
“可我一旦离去,皇太孙朱允炆年纪尚轻,性格又相对仁厚,蓝玉手握重兵,行事作风又过于张扬,父皇担心我儿镇不住他,恐日后生乱,危及大明江山社稷 。”
“父皇若是百年之后,允炆又如何能驾驭得了蓝玉这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