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怀太子李贤,表字明允,乃是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所诞育的第二个儿子。
自小起,李贤便展露出超乎常人的聪慧机敏,其容貌举止端庄高雅,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族风范,因而深得高宗皇帝的钟爱与赏识。
在上元二年的时候,原本作为储君的太子李弘突然猝死,这一变故使得宫廷局势骤变。在此情形之下,李贤顺理成章地被册封为新的太子。
在他担任监国之职期间,处理各类纷繁复杂的政务时都能够得心应手,应对自如。其所作所为均颇为得当,且合乎礼法规范,充分展现出了其卓越不凡的政治才华。
以至于当时朝野上下对他赞誉有加,纷纷称赞道:“贤于处决,甚为当时所称”。
然而,李贤的才能远不止于此。除了在政治领域有着出色表现外,他在文学方面亦颇有造诣。
他广纳天下英才,将当时名噪一时的学者如张大安、刘讷言等人招致麾下。众人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对范晔所着的《后汉书》进行详尽的注释工作。
经过他们长时间的精心钻研与不懈努力,最终完成的注释堪称详细而又精准无误,为后世之人深入研究《后汉书》这部史学巨着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参考依据。
也正因如此,这一注释成果被后世尊称为“章怀注”,并得以流传千古,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李贤这位大唐的太子殿下,其通往皇位的道路可谓布满荆棘、崎岖难行。彼时,武则天的权势日益膨胀,她对于权力的渴望和掌控欲已经到达了极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贤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两人的矛盾也愈发不可调和。
而在武则天的身侧,有一名术士名叫明崇俨,此人深得武则天的信赖。
明崇俨私底下常常发表一些言论,譬如夸赞“英王(李显)长得很像太宗皇帝”,又言及“相王(李旦)最为尊贵”等等,但唯独对身为太子的李贤未曾表示过丝毫的推崇之意。
这些话语传到李贤耳中,使得他的内心开始变得惶恐不安。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调露二年(公元 680 年)。这一年,明崇俨竟然遭人暗杀身亡。武则天听闻此事之后,心中立刻生起疑窦,怀疑凶手正是太子李贤。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派遣人手展开调查。令人震惊的是,在搜查太子府邸时,竟意外发现了数百具崭新的铠甲。如此众多的铠甲,无疑被视为李贤存有谋反之念的确凿证据。
就这样,李贤因为这次事件被无情地废除了太子之位,并被贬为庶民,流放到遥远的巴州(也就是如今的四川巴中一带)。
岁月如梭,文明元年(公元 684 年)悄然来临。此时的武则天,称帝之心已是昭然若揭。为了彻底消除潜在的威胁,她特意指派酷吏丘神积奔赴巴州。
当丘神积抵达巴州之后,毫不留情地将李贤囚禁于一间偏僻的密室之中,并且不断逼迫他自我了结性命。
最终,可怜的李贤未能逃脱厄运,年纪轻轻仅仅二十九岁便含恨自尽。在他离世之后,遗体就被草草埋葬在了当地。
唐中宗李显成功复位之后,对曾经含冤离世的兄长李贤心怀愧疚和惋惜之情。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下旨追赠李贤为司徒,并派遣专人前往迎接李贤的灵柩归京。
最终,李贤得以安息于乾陵之畔,永远陪伴着先皇高宗李治。
然而,李贤的身后殊荣并未就此止步。当睿宗李旦登上皇位之后,出于对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兄的敬重以及对其悲惨遭遇的同情,再次追加谥号,将李贤尊称为“章怀太子”。
回首章怀太子李贤那短暂且充满波折的一生,着实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他本拥有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能力,但却深陷于波谲云诡的政治风云以及错综复杂的宫廷权力争斗之中无法自拔。
尽管李贤竭尽全力想要力挽狂澜,展现自己的治国才华,但终究还是敌不过那些强大的势力和阴险狡诈的权谋手段。最终,这位满怀雄心壮志的皇子无奈地沦为了权力争夺游戏中的无辜牺牲品。
李贤的命运不仅仅只是个人的悲剧,更从侧面深刻地映照出了唐朝宫廷内部斗争的残酷无情与纷繁复杂。
在那个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环境里,即便是身为皇室贵胄的李贤也难以幸免,只能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无情吞噬,徒留一声叹息。
而武则天和李贤之间,除开那难以调和的政治矛盾外,最为突出且棘手的问题便是母子二人彼此间的隔阂——子不知母心,母亦不解子意。
彼时的宫廷之中,各种流言蜚语漫天飞舞、甚嚣尘上,犹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这无疑使得李贤内心深处的忧虑愈发沉重。
关于李贤身世之谜,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认为,李贤乃是武则天的亲生骨肉。
无论是权威性颇高的《新唐书》《旧唐书》,还是极具参考价值的《资治通鉴》等一系列正统史籍,皆明确地记载着李贤确系武则天所出。
话说当年,显庆元年(公元 656 年)之际,李忠不幸惨遭废黜,失去了太子之尊位;与此同时,李弘则顺理成章地被册立为新一任太子。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麟德元年(公元 664 年)之时,李弘因自幼体弱多病,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令人忧心忡忡。
也正因如此,身为次子的李贤开始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被赋予了殷切期望。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咸亨三年(公元 672 年),李贤先是获封雍王之爵,紧接着又在不久后荣登太子宝座。
在此期间,如果仔细梳理一下皇室内部留存下来的种种记录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类事件,便不难发现:
武则天对于李贤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及其在政治舞台上的发展动向,着实有着为数众多的精心谋划与刻意干预。
倘若李贤并非她的亲生子嗣,恐怕很难想象两人之间会存在如此紧密的关联以及这般大量的精力投入吧?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李贤的身世充满了谜团和争议,他极有可能并非武则天的亲生儿子。
据传闻所言,李贤实际上是由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武顺所生育的。想当年,武顺年纪轻轻便失去了丈夫,成为了寡妇。
此后,她常常自由地出入宫廷,并且与唐高宗之间保持着颇为亲密的关系。就在李贤降生之际,恰恰正是唐高宗与武顺频繁往来、有所接触的时候。
再看武则天其人,其性格可谓是异常强势,尤其在权力争斗之中更是心狠手辣、绝不留情。而对于李贤,她的态度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起初或许还能给予一定程度的关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逐渐变得恶劣起来。
到最后,武则天竟然以谋逆这样严重的罪名,将李贤废除了太子之位,并把他贬为庶民,流放到遥远而荒凉的巴州地区。
不仅如此,最终她还派遣专人逼迫李贤走上了自我了结生命的绝路。
这种前后反差巨大且极为激烈的亲子关系演变,使得一部分人心生疑虑,纷纷猜测或许武则天根本就不是李贤的生母,正因如此,她才能这般冷酷无情地下此狠手。
除此之外,当李贤被废掉太子身份之后,朝廷官方所出示的关于他谋反的确凿证据也存在着众多难以解释的疑问之处。
于是乎,又有人提出看法,觉得这一切不过是武则天精心策划并捏造出来的罪名罢了,目的就是要铲除这个可能会对她自身权力构成潜在威胁的李贤。
倘若李贤真的是武则天的亲生孩子,那么按照常理推断,武则天也许并不会如此轻而易举地就对他痛下杀手吧。】
巴州
“子不知母,母不知子?”李贤面色如纸般惨白,毫无血色的嘴唇微微颤动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面前那因恐惧而浑身颤抖不已的丘神积。
此刻,他的脸上露出一抹凄惨至极的笑容,这笑容仿佛包含了无尽的悲凉与绝望。
只见李贤猛地转过头去,眼神瞬间变得凌厉无比,犹如两道寒光直直地射向丘神积。他心中暗暗发誓:
作为太宗皇帝的子孙后代,无论如何也决不能容忍自己就这样沦为一个小小臣子逼迫至死的可怜皇子!更何况,还有些人没有报复呢。
说时迟那时快,李贤毫不犹豫地伸手一把夺过身旁放置着的锋利宝剑,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高高举起,然后稳稳地架在了自己的脖颈上。
刹那间,在场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得目瞪口呆,尤其是那些跟随李贤一同来到巴州的官员们,更是吓得魂飞魄散、浑身战栗不止。
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眼前这位备受打压的殿下迟早有一天定会东山再起、重获圣宠。毕竟金榜对于他的赞赏不是假的。
倘若此时此刻殿下真的选择自刎身亡,那么他们这些前来巴州的官员以及各自背后的家族和子嗣必将面临灭顶之灾,绝无可能有什么好下场可言。
李贤握紧宝剑压在脖颈上,朗声念道:“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
念完那几句饱含无尽哀怨与悲愤的诗句后,他缓缓地举起手中的长剑,毫不犹豫地划过自己的脖颈。
刹那间,一股鲜红的血液如喷泉般喷涌而出,溅落在案前摆放整齐的书籍之上。那些血迹仿佛一朵朵盛开得极为绚烂的红梅,在白色的书页上肆意绽放,触目惊心。
李贤微微仰起头,目光凝视着远处那片湛蓝如宝石的天际。在那遥远的地方,正闪烁着象征荣耀与光辉的金榜。然而此刻,这一切对他来说已毫无意义。
他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着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悄然消逝。此时的李贤,内心出奇地平静,过往的种种恩怨情仇、荣辱得失,皆如同过眼云烟一般渐渐消散。
而站在一旁的丘神积,则早已被眼前发生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当他目睹李贤毅然决然地自刎时,心中大惊失色,连忙暗中吩咐手下人速速去请来府中的医师。只可惜,尽管众人一路狂奔,但终究还是迟了一步。
不久之后,李贤那失去生机的遗体被小心翼翼地抬往长安。当武则天闻讯赶来,亲眼看到儿子那张原本英俊而如今却苍白得毫无血色的脸庞时,瞬间心如刀绞,悲痛欲绝。
就在刚才,她才刚刚从金榜处得知了母子二人之间那场误会的源头所在。满心欢喜的她本想着立刻找到儿子,将所有的误会解释清楚,重新修复这段破碎的亲情。
可万万没想到,最终等来的竟是这样一个令人心碎的结局——儿子已然没了呼吸,身体也变得冰冷僵硬。
李治那微微颤抖的手,缓缓地抚摸着李贤冰冷且毫无生气的手,他轻轻地揉搓着,仿佛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些许温暖给他的孩子。然而,无论李治如何努力,李贤都无法再回应他这个满怀深情与悲痛的父皇了。
皇帝和皇后悲痛得几乎要昏厥过去,他们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事实——他们的儿子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人世。
愤怒与哀伤交织在一起,让帝后的心如刀绞般疼痛。于是,一道旨意从宫廷传出,凡是散布流言蜚语、在李贤之死中有所牵连的人,一个也不放过,统统处以死刑。就连武家的一些人,也未能幸免。
当武家人在临刑前对着武则天破口大骂时,她身着一袭素雅的衣裳,静静地站在那里,脸上看不出丝毫悲伤或喜悦的神色。
只是,在听到那些恶毒的诅咒声时,武则天轻轻启唇,语气平静地道出一句:“我当然会不得好死啊。”这句话轻得如同风中的落叶,但却重重地砸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头。
其实,这一切都是李贤精心策划的一场复仇。自从与父皇母后之间产生了难以消除的隔阂之后,李贤深知彼此间的关系已无法回到从前。
既然如此,他决定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去报复那些曾在他被废黜太子之位的道路上设置重重障碍的人,哪怕其中包括他的亲生母亲。果然,他看到了他最想要的结果:折辱他的丘神??被千刀万剐。
看到所有仇人下场的停留在大唐的李贤缓缓的散成颗粒消失在了空中,他投胎转世去了。
十个月后
“长公子,夫人生了个漂亮的小公子”
——————
这对于李贤来说是最好的结局:他的死不仅庇护了他的妻妾儿女,还报复了那些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