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宜根据现代的规章制度并且结合当下的真实情况,制定了不少新的法律条文,然后创办了报纸,作为官方发声的喉舌,将新的法律条文以及新颁布的各项政策都通过报纸宣布出来,让普通百姓能够迅速的得知官方的政策。
之后也有其他民办报纸崛起,比如专营小说故事的故事会,以及深耕八卦的八卦奇谈等等。
总之,民间的各行各业正是百花齐放之时,因此各种人才都十分稀缺,苏宜也顺势开放了百艺院以及启蒙学院。
启蒙学院就是专门启蒙的,定位相当于现代的小学和初中,意在让人脱离文盲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行列。
上学的学费由财政部拨款予以减免,就算是贫困家庭,也能够供得起,如果实在交不起学费的话,可以上报核实之后直接免除学费。
苏宜本来是想让启蒙学院直接推行义务教育的,但是国力不允许,只能先算了,但是她也强制规定了所有到了年龄的孩子,不分男女都必须上启蒙学院,并且顺利的拿到启蒙学院的毕业证。
从启蒙学院毕业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目标,考取百艺院的不同学科了。
百艺院包含了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的各行各业,想考公务员的就要考入百艺院的仕院,想研究农业的就要考农院,想经商的就考经济学院,想考法律的话就考法院。
一开始,对于苏宜将儒学与其他奇淫巧计相提并论,朝堂大臣们是反应最大的,但是当时的苏宜已经执掌大权七八年了,登基的时间也有了三四年,早就有所准备的她直接拿出了自己私底下培养好的专业人才,然后取代了那些提出异议的官员的官位,让他们回去吃自己去了。
一段时间后,大家也终于明白了,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员去做,是一项多么能够提升效率的决策。
那些只会死读书的官员们并不一定都适合自己如今所处的职位。
为此,苏宜又觉得,想要当官的人直接考仕院不太合适了,应该先学会了专业知识,然后再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考入仕院,进行统一的公务员素质培养,然后再各司其职,
苏宜知错能改,迅速的改了学制,另外还特别增加了科学院,作为百艺院的另一个上级院校,让想要终生钻研某一行业的人,才能够在科学院中专心深造。
不过不管是仕院还是科学院,想要成功考进去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前者是因为大家对于官员的向往,后者则是对个人的天赋要求很高。
随着学院的推广,民间的工厂公司也慢慢的对自家工人员工的学历有了要求,从一开始的启蒙学院毕业证到百艺院的毕业证,要求越来越高了。
苏宜考虑到有些年纪大了的匠人,让他们重新回去启蒙,然后考到启蒙学院毕业证还是挺困难的,所以开放了考取百艺证书的特别通道。
从事某行业三年之后,就算没有启蒙学院的毕业证或者百艺院的学生身份,也能够考取该行业的初级证书。
至于之后的中级证书以及高级证书,甚至是大师级证书,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只有一个前提,就是考取初级证书的人才能报考。
这样一来,苏宜也算是基本上把各方各面的事情都考虑到位了,忙碌了这么久,她终于可以暂时性的解放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由百姓们自己发展了,她都已经把往上爬的通天路都铺好了,总不能还要让她一个一个的亲自把人背上去吧。
但是一直勤勤恳恳的工作了这么多年,一朝闲下来之后,苏宜却反而有点不习惯了,好在她很快就找到了新的事情去做。
培养自己的太子,苏宜前几年一直忙着改革,改善民生,改善朝政,根本没多少时间跟孩子们亲昵,闲下来之后才发现他的太子今年居然都已经四岁了,她的父亲都已经开始给她启蒙了。
但是苏宜对皇后给太子的启蒙内容不是很满意,被皇后启蒙教养长大的太子,绝对不会是她心目中合适的太子人选。
“我知道你有私心,但别忘了,夏国是我的夏国,不是你的,太子是我的太子,不是你家的,我也并不是没有其他选择,如果太子被你教的真的不合我的心意的话,我不介意换个人,要是小婵也不合适的话,我还能再生,或者干脆从宗室选拔合格的继承人,你知道的,作为皇帝,朕有的是办法!”
苏宜很少自称朕,一般都是直接称我的,所以她这么自称之后,皇后终于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说到底,如今大部分人的观念还是男尊女卑,所以皇后才不觉得他教导的内容有什么不对。
可是他忘了,他要教导是未来的皇帝,而皇帝是姓叶的,并不是姓他的王,她是叶家的皇帝,而不是他们王家的人。
苏宜接过了太子的教导任务,好在太子刚刚启蒙没多久,被皇后灌输的那些观念还没有被深刻的印在脑海当中,苏宜很快就把人给掰扯正了。
有着后世的经验,苏宜治国有方,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将夏国发展到了巅峰,并且还对外扩展了不少疆土,甚至有不少疆土是本土人主动向夏国投降的,就是想要获得和夏国民众一样的优厚待遇。
“母皇已经是千古一帝了!”太子的眼里充满了对母亲的崇拜。
“所以作为千古一帝的后继者,你也要更加努力,才能够不被我的光芒彻底掩盖住啊!”苏宜微笑着说道。
然后她就教导出了一个武德十分充沛的继承人。
“文治武功,向来都是评判皇帝一生功绩的标准,在治国方面,我是不可能超过母皇的了,所以只能开疆扩土了,好在母皇给我留下了深厚的根基,让我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对外开战。”
——这是武帝亲口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