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放量普涨,给五月开了个鸿运当头
【市场现状】五一假期,恒生指数大涨,外围没有利空消息,利好A股开盘,所以周一三大指数均上涨,深市指数上涨超2%。板块上,政策利好的方向继续反弹,房地产、合成生物、大消费(美容护理、饮料制造、医药等)、汽车、小金属等方向涨幅居前,仅教育、酒店旅游方向微跌。连板情绪不佳,但整体个股情绪很好。盘面总体强势。
重点是没有开盘前,大家都希望周一能回来一头牛,结果可能只有一个鸡腿,这就是A股,这就是人生!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市场资金有限,资金拉升了传统涨价概念,节前活跃的科技股就跌幅靠前了
机构主导的行情,业绩为王,垃圾票周一大跌,蓝筹白马大涨,表面是喝酒吃药,其实是机构资金布局业绩线、涨价周期线。看着很不好买,但,还是要明确一个定性:盘面很强,乱,没聚焦,但不弱
【板块细研】周一来了解什么是合成生物,为什么合成生物近期大涨。合成生物:消息面上,在4月26 日的 2024 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谭院士提到--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这是新质生产力的细分方向。
江南大学合成生物创新团队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把成本从每公斤几万元降到每公斤几百元,此外北京、江苏、上海等地陆续出台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政策,从而加快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化。多重消息面刺激下,合成生物概念继续发酵,蔚蓝生物一字涨停晋级4连板,川宁生物、富士莱、播恩集团、鲁抗医药等多股实现连板晋级。
从市场角度来看,合成生物概念作为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走出来的新题材,在经历了一个假期发酵后续进一步走强。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截至目前而言合成生物概念的板块容量依旧较小,领涨的也多是市值偏小的情绪标的。
但周一盘面上开始向整个生物医药板块扩散,cxo、创新药等方向均有亮眼表现。生物医药板块此前经历了长时间的整理后,估值与位阶的优势明显。随着合成生物概念激活短线活跃度后,生物医药板块整体或有望迎来阶段性的修复。
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学)是一种全新的“造物”技术,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以生物体作为生产介质,旨在利用廉价原料,以菌种、细胞、酶为制造工厂,规模化发酵获得目标产品,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根据政府“一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系列解读,生物制造产业是生物经济重点发展方向,未来十年间 35%的石油化工、煤化工产品将被生物制造产品替代。
作为与低空经济同时入列新质生产力范畴的低位补涨方向,合成生物概念在指数突破之际形成共振爆发,周一更是与量子通信走出分离走出独立行情,由于这一题材同时沾边创新药和化工两大赛道,叠加其中多只20厘米个股持续打出赚钱效应。由于维生素等原料药生产工艺中,生物发酵等类似技术不可或缺,因此不少低位的原料药个股也批量迎来补涨,合成生物概念短期迎来高潮后或内部分歧或将临近。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F)估测,到2030年,生物制造技术每年将可降低 10 亿至 25 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 bccResearch2020年发布的《合成生物学:全球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由合成生物学直接驱动的全球市场规模已达53.19亿美元,预计 2024 年可达 188.85 亿美元,2019-2024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 28.8%。
据 2020年mGI在其发布的《生物革命:创新改变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研究报告中,预计在未来10~20年,合成生物学相关应用可能每年对全球产生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未来生物制造有望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之后的第四次产业浪潮,有望打开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生物制造覆盖范围广阔,从应用领域来看,其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涵盖生物制药、生物化工、生物材料、食品行业、酶制剂、生物燃料。1)生物制药为庞大的万亿级赛道,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血液制品、重组蛋白、抗体药、\/疫\/苗\/等领域较多聚焦“创新产品”,天然产物赛道印证生物制造替代植物提取的逻辑可打开广阔的下游市场。2)生物化工方面,大宗化学品由化工工艺向生物制造演进,聚焦成熟品种的制造路径变革,这些品种多为低附加值的平台型化合物,生物制造主要体现成本及低碳环保优势,技术突破或将重塑行业格局,若达到百 g\/L 的发酵水平有望实现产业化。
生物材料方面,国内市场加速拓展,2021年接近 200亿元,当前行业重点关注“可降解”和“成本”两个因子,可降解材料领域的产业特点为生物制造技术驱动成本下降,促进下游大规模应用。《我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预计 2025年全球可降解材料产能占比达将到62.7%。当前部分产能占比较低的创新材料(如phA)随着生物制造技术突破,成本持续下降,蕴藏广阔的市场潜力。
4)食品原料方面,生物制造创造新的食品原料可颠覆传统的食品供给格局,bcG 预测 2026 年合成生物技术影响食品饮料的行业规模将达 57 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50%。麦肯锡预计2023-2030年之间替代蛋白领域将迎来催化,为值得关注的细分赛道。5)酶制剂方面,行业呈现海外巨头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特点,中国在饲用酶制剂方面虽然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但在工业酶、高端洗涤酶等领域仍落后国际领先企业,未来立足于创新驱动,向高端酶制剂领域迈进有望成为国内酶制剂企业破局的关键
6)生物燃料方面,EnergenResearch 预计全球生物燃料市场规模2030年将进一步扩张至2843.5亿美元,2022-2030年cAGR为7.0%。木质纤维素、二氧化碳等廉价原料开发后的大规模应用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及高级醇等生物燃料品种的突破或将是下一阶段生物燃料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相关概念股:川宁生物:公司目前已有多个合成生物学项目进入中试阶段,公司首(个股案例仅做教学演示,不代表对未来收益的保证,请勿据此操作。)
个合成生物学项目红没药醇已进入销售阶段。
富士莱:公司利用合成生物学酶法生产的 R-硫辛酸上半年已经实现量产并对外销售,标志着公司 R-硫辛酸新工艺的成功商业化。圣达生物:公司合成生物学目前已经拥有菌株构建、高通量选及发酵平台。
播恩集团:公司拥有农业农村部饲料合成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进行微生物蛋白、代谢产物等多项研发,并计划深入研发以提高技术水平蔚来生物:公司重视合成生物学的研发工作,已于2019年成立了合成生物学实验室,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了多项工作。鲁抗医药:2023 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与中科院青能所合作开发的新型合成生物技术材料产品 Ft606,下半年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启动千吨级验证厂房建设。
合成生物学具备碳中和、可持续、轻资产、低能耗、高选择性等诸多优势,据oEcd预测,在未来的10年,全球至少有20%的石化产品可由生物基产品替代,到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可以产生约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中信证券研报)
技术上,大盘周一跳空向上,周一向上的缺口是周线缺口,按照内资这帮软蛋,大盘后期是要回落补缺的,所以,不建议大家追涨;但是大方向肯定看多做多不变,回踩也是给你低吸的机会,只是短线要注意节奏罢了!
【策略观点】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市场开门红,给5月份开了一个好头。市场板块普涨,主线板块也在上涨,新概念合成生物、石墨电极两个板块均上涨。合成生物短线资金已经抱团明显。宏观方向,房地产利好政策不断,经济有望稳定向前。并且港股持续大涨,进入技术性牛市说明外资在抄底中国资产,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A股也能给我们带来好的收益。板块里面,不管是前面的低空经济,还是现在的合成生物,都是新质生产力的细分,和两会政策相呼应。也就意味着,大方向上我们找准新质生产力所代表的行业,做波段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