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云和风流虽然未曾亲身参与这场阵仗,但伏在沙丘之后,见到这一场浩大的战局,也是心潮澎湃。
眼看困于阵心的上千黑方士卒被格杀殆尽,黑方前阵的将领心中怯战,便是转攻为守,放缓了冲锋,后撤了百步,严阵以待。
红方将士士气大振,红袍将军更不满足这小小的一角占利,又是变换了阵法,圆阵变为锥形阵。接着红方阵中号角鼓点齐鸣,阵容后方的床子弩便又被架起,铁箭悉数装上,这数十人操纵的重弩,随着号令,一弩发十箭,一支支粗如枪杆的巨型箭矢也如漫天蝗虫般袭向了是数百步远的敌阵后方。
黑方士卒登时阵容大乱,一支巨箭,往往能射穿两三人,甚至更多。
这等神兵利器,乃是本朝太祖年间,能工巧匠改良而成的巨弩,非但可用于野战,便是攻城,亦有奇效。有这等神兵加持,更有红袍百战将军坐镇,虽然面对三倍于己的敌军,红方非但稳住了阵型,还稍稍占据了优势。
风流和阿云远远伏在沙丘之上,看到红方占优,稍稍宽心。
但见到黑方敌方士卒,攻势受创之时,当头的士卒残肢横飞,血流成河,一时未死的伤重之兵,倒地哀嚎的场面,也是心中一片凄然。
这一个个微弱得如同蝼蚁的士卒,无论是本朝还是敌军,在全世界眼里,他们什么也不是,但他们哪一个,又不是家人眼中的全世界呢。
哪一个士卒,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呢——或者有的未曾婚娶,年纪轻轻,便命丧此漫漫黄沙之地,化作枯骨呢。
天下若无战乱,无论敌我,两国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那该有多好。
且不说二人心中如何思量,眼下的千军万马,两军对垒,却是愈发激烈。直过了将近一个时辰,直到日已西斜,仍不分胜负。黑方数量占优,铁骑较多,而红方阵容严谨,指挥得当,加上弓弩占优,因此黑方靠着以三敌一的数量,也堪堪打了个平局。
而阿云和风流一直在沙丘后方观望,眼下千军万马的大阵仗,已不是个人武力可以左右局面的了,二人便是冲入阵中,面对成千上万的士卒,也难免力竭。而眼下的战场正好挡在了前行路上,若是绕路,却不知要多走多远了,二人无奈,只得静静观看着战局。
这时,却见黑方阵中大纛晃动,黑方此刻阵形逐步起了变化,前方冲锋的骑兵和持戟步兵,四下里散开后撤起来。看起来,黑方已放弃了进攻,便要鸣金撤退了,战局也接近了尾声。
至少阿云和风流是这般想的。
然而,正当二人以为黑方要后撤之时,却见黑方敞开的阵型中,突然冲出了数十头身形巨大的黑牛,各个重达数千斤,通体黝黑,腿结处肌肉凸起,竟是塞外异常强壮的野牛。
这群野牛通体披重甲,是那种用长矛拼了力也刺不穿的重甲,这种百斤以上的重甲,寻常士卒决计难以负重,常人着百斤重甲必然举步维艰,更无战斗力。但对于这种天生蛮力的野牛来说,这点负重丝毫不会给它们奔跑带来负担,反而是极为坚固的护甲。
牛角之上,更是绑上了明晃晃的尖刀利刃,便是牛肚子上,也用皮带绑上了横出的两刃尖刀。牛尾之上,绑着了沾了油的草靶子,此刻点燃起来,牛屁股上便冒起了黑烟烈火。
这种野牛,本就生性暴躁,气力巨大,此刻尾巴上燃起了烈火,加上出阵之时,风流分明看到有黑方士卒狠狠地在牛屁股上刺了一刀。
数十头浑身满是尖刀的野牛,一时间,嘶吼着冲入了红方阵中,牛眼看到了红色衣甲,更是凶性大发。牛头瞬间冲开了坚盾组成的防御阵势,将数百持盾兵卒践踏于蹄下,又用牛角挑飞周遭的红衣兵卒,牛角绑着的尖刀,每挑一次,便是开膛破肚,血肉翻飞。
红方士卒一时骇然,便有用长枪刺向牛身者,也是不能贯穿牛身上的铁甲,转眼便命丧牛角尖刀之下。
红方本阵型占据优势,盾阵长枪阻碍了黑方的铁骑冲锋,此刻盾阵被野牛阵大破,军中骚乱,黑方本后撤的阵势,又趁势反扑而上,红方一时死伤惨重。
眼见自己这方战局不利,红袍将军当即下令变换阵势,本以稳如磐石巨龟的阵势,变幻如灵狐飞燕一般,众将士边战边躲,与野牛阵周旋,尽可能的减小损失。
红袍将军抽手夺过附近一名士卒的长枪,用力掼出,在他强大膂力之下,长枪如流星般飞向了一头冲在前头的野牛。只见长枪破甲而入,穿入了野牛肩胛骨里,那野牛嘶吼一声,竟然毫无委靡之意,更增了几分凶悍,仍是横冲直撞,势头不减。
野牛阵并不可怕,毕竟数十头野牛,还可以尽量躲闪着点,但强悍之处在于冲散了红方的防御阵型,放入了三倍于己的黑方的重兵铁骑,直入红方阵中,往来冲杀。
一时间,红色士卒一方,战局逆转,处于劣势。
红袍将军临危不乱,扫视一遍了身边的精锐铁骑,大喝道:“尔等皆随我身经百战,每一个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好汉子,这一阵,可别折了咱西军的威风,跟我冲!”
话音未落,红袍将军亲率数十铁骑,当先应敌。只见他骑胯在马背之上,稳如山岳,一柄关刀上下翻飞,专杀向黑军人多势众之处,所到之处,黑衣士卒纷纷倒下。
并没有高深的招数,这红袍将军膂力强劲,出刀迅猛,加之长刀锋锐,更兼气势如虹,杀得身边的黑衣士卒,尸体层层叠叠。
红袍将军身边的几员偏将,虽然不如他勇猛,但也是百里挑一的健将,身手敏捷,武艺高强。
一直在红袍将军身侧的一个骑着白马的小将,看起来不足二十岁,竟然也是异常勇猛。只见他在马背上下翻飞,一条银枪抖将开来,上挑下刺,宛如游龙,枪尖又稳又狠,只取敌军士卒咽喉面门,便是转眼之间,又是数名黑衣士卒,亡于小将银枪之下。
只见红袍将军带领的数十骑精锐之师,杀出一条血路,冲到了前阵,接着红袍将军又号令聚集了前阵四五百人,其中精锐铁骑二十四障,更有四十名精锐陌刀手,组成了四门斗底大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