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泰和,他从小就比较的端重懂事,家里虽然比较贫穷,但其依旧努力读书。永乐二年时考中进士,后来改为庶吉士,和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被选入文渊阁读书。
当时朱棣认为王直的文章写得很好,便将其拉进内阁之中,让其去帮忙起草诏书。过后不久便被授予了翰林修撰的工作。之后的王直历经了仁宗和宣宗之后,慢慢累迁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正统三年,由其所参与编写的《宣宗实录》已经完成了,王直本人得以被提拔为礼部侍郎。两年后,礼部尚书胡濙因为自身年老体衰,开始将几乎所有的部事都交给王直去处理。正统八年时顶替郭琎成为了吏部尚书。三年后,被一个犯罪的下属牵连入狱,最终被判处赎罪流放。好在英宗皇帝朱祁镇过后宽恕了一番,让王直得以免受流放之苦。
正统末年时,瓦剌也先兵分四路入侵,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准备御驾亲征,王直带着诸多朝廷大臣进行竭力劝阻,但朱祁镇不肯听从,令王直留守北京城,自己带着一票文武大臣亲征去了。
没过多久,朱祁镇的军队便在土木堡一带打了一个大败仗,其本人惨被俘虏。消息传到北京城后,王直等一大票官员拉着郕王朱祁钰摄政,并劝王即位,成为了代宗皇帝。当时朝局动荡,满朝文武中所上的奏折都是以王直为首。但是王直自己认为比不上于谦,所以很多事情都推举于谦,甘落其下,而自己只是不慌不忙地安抚统领大臣罢了,让朝堂内部不至于发生动荡。
景泰元年的时候,瓦剌也先请使求和,并且准备把上皇朱祁镇给放回来,朱祁钰将此事下发给礼部去商议,但商议半天都没有商议出一个结果出来。这时候,王直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臣,挺身而出,带着满朝文武公卿上书给朱祁钰,请求接受瓦剌也先的和议,将上皇朱祁镇给好生迎接回来。
但朱祁钰本身是不愿意将朱祁镇给迎接回来的,表示瓦剌人是很狡猾,他们很有可能借着把朱祁镇送过来的机会,再度大举入侵边境,所以这件事情应该要再好好商议一下。
但是王直依旧坚持要把朱祁镇给接回来,即便朱祁钰明显展现出不高兴的样子,也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朝中的文武大臣也大多站在王直这一边。
就是否要把朱祁镇从瓦剌人那边接回来这么一件事情,朱祁钰和王直等朝臣来回争执了好一段日子,最终在朱祁钰还没有下圣旨的前提下,礼部左侍郎杨善变卖自身全部身家,通过贿赂等多种手段,直接硬生生地把朱祁镇接了回来,如此朱祁钰也勉强接受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直多次上书建议朱祁钰加强边关守备,这些建议有的被接纳,有的不被接纳。到了朱祁钰晚年病重的时候,而太子还没有人选,王直和胡淡等大臣准备迎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当皇帝,结果石亨、徐有贞等人夺得宫门,抢先将朱祁镇给迎接了出来,让其再次登上皇位。
此事过后,王直便识时务地请求辞官退休,远离政治中心,后来朱祁镇在清算大臣的时候,王文、于谦等大臣下场都很惨,而王直便得以安然无恙,其本人天顺六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朱祁钰是没有童年的。朱瞻基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朱祁镇,次子朱祁钰,但是朱祁镇几乎占据了全部的父爱,三个月大就被立为皇太子,而朱祁钰是等到朱瞻基驾崩朱祁镇登基后才在张太皇太后的主持下才被册封为郕王。
兄弟俩待遇差距如此大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母亲,朱祁镇的母亲是孙贵妃,少女时代就被张太后(朱瞻基母亲)养在宫中,和朱瞻基青梅竹马,又长得漂亮,很得朱瞻基宠爱,对于孙贵妃的儿子,朱瞻基自然爱屋及乌,也顺势废了胡皇后,立孙贵妃为皇后,朱祁镇成了嫡长子,是帝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三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子。
反观朱祁钰,其母吴氏,是朱瞻基做太子时东宫的侍女,因露水情缘有了龙种,朱瞻基本是风流天子,对于一个侍女大概不会有什么留恋,对于侍女的儿子感情也不会深厚,以至于后人甚至猜测朱祁钰是被当作私生子养在宫外的。
朱祁钰本应该安安稳稳做个太平王爷,但是命运眷顾了他。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土木之变爆发,朱祁镇被俘,京师震动,人心惶惶;八月十七,朝堂针对是否迁都南京避祸爆发激烈争论,主张迁都的是徐有贞,反对的是于谦;八月十八,孙太后召开御前会议,命朱祁钰监国;八月二十日,孙太后下旨,立朱祁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时年2岁,此时孙太后的想法应该是朱见深即位,朱祁钰监国,一起度过危机,皇帝一系还留在自己儿子朱祁镇这一支。
八月二十八,王文、于谦等大臣上书孙太后,认为朱见深才2岁,主少国疑,无法压制当前局面,稳定人心,可立朱祁钰做皇帝,孙太后同意,但是要求朱见深依然是太子,将来皇统还是要回到朱祁镇这一脉;九月初六,朱祁钰正式登基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从八月十五到九月初六,短短二十余日,朱祁钰就从太平王爷被历史选中为大明帝国的掌舵者!
朱祁钰力挺于谦,于谦也不负众望,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骑兵,朱祁钰和于谦成了帝国的拯救者,巨大的威望帮助朱祁钰稳住了皇位。瓦剌退了,帝国也恢复平静,现在摆在朱祁钰面前的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要不要迎回朱祁镇!
享受了皇位带来的权力快感后,朱祁钰对迎回朱祁镇变得非常抗拒,他害怕朱祁镇回来后,抢走现在属于他的皇位。大臣们一直要求迎回朱祁镇,孙太后和钱皇后(朱祁镇皇后)也给也先送去大量财物,朱祁镇也让人带话对皇位已经没有想法,只求回到北京,但是朱祁钰一直避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后来瓦剌想送朱祁镇回来,朱祁钰也下令边关不得放行。
就这样僵持了一年多后,大臣们再次进言迎回朱祁镇,朱祁钰依旧避而不答,于谦对他言明,现在皇位已经稳定,不会再变动!于谦是朱祁钰的肱骨之臣,见他也这么说,朱祁钰终于妥协,派杨善等人出使瓦剌,迎回了朱祁镇。
不过朱祁钰对朱祁镇并不放心,将其软禁在南宫,日常饮食和衣物都由专人送进去,为了防止他与旧臣联络,朱祁钰下令把南宫周围的树全部砍掉,派锦衣卫日夜监视,持续了7年!
控制了朱祁镇后,朱祁钰心头还有一根刺,太子朱见深不是他儿子,是朱祁镇儿子,他想要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朱见济。于是他开始运作,在一些场合逐渐表露出易储的想法,甚至公然贿赂一些朝臣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但是收效甚微!有明一朝,对皇统的继承十分在意,朱元璋早早在《皇明祖训》中已有明言,皇统只能在一系传承,除非无后,那也要在血缘最近的旁系中挑选继承者。现在的大明皇统是朱瞻基传至朱祁镇的,朱祁镇有儿子,皇统应该还在朱祁镇这一脉,而且是嫡长子继承,若没有嫡子,那就是长子继承!这一套在明朝文官心中根深蒂固,不可动摇,这一点在万历年间争国本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回到当下,在朝臣心目中,朱见深就应该是太子,皇统就应该回到朱祁镇一脉。景泰三年,得不到支持的朱祁钰强行废掉朱见深,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此举让他与文臣集团之间出现了嫌隙,也让孙太后对其不满,为后来的夺门之变埋下伏笔。更加不幸的是,次年朱见济夭折,独子的离去不仅让朱祁钰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更让他的谋划竹篮打水一场空,更有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火上浇油:“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朱祁钰大怒,下令杖死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