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联合起来的大同乡绅与地主们,决定集体不给王资卖廉价粮食。
大明固然有平价粮的规定,但任何东西都是物以稀为贵,只要这些掌控大部分粮食的地主乡绅们联合减少给大同府的粮商卖粮,那么大同府的粮食价格定然水涨船高。
王资这边买粮是贵了,大同府的百姓买粮也贵了。
但是这样其实并不会激起民变,
大同府为边塞重镇,城镇人口多为与驻军相关的军户,他们有军粮仓的接济。
乡村人口现在都是地主乡绅的“宝贝”,当然也不会挨饿。
那么只剩下少量、甚至极少量的城镇商户匠户以及贱民贱籍受到了粮食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王勋身为大同府总兵,对于这种粮食价格突然暴涨的事情,理应颁布新政策。
王勋在与王龙以及代王串通一气后,宣布大同府内的强制平价粮。
在平价粮的规定下,所有大同府内、特别是大同镇内出售的粮食必须是远低于现在价格的平价粮食。
明面上的粮食价格是稳定了,
但平价根本买不到粮食,现在王资想在大同府内买粮食必须走黑市用超高的价格购买,
由于平价粮政策的颁布,黑市走私粮食的难度变高,王资为金坷垃工厂区购买粮食的价格不降反增。
王资看着大同府日益上涨的粮价感觉到了不对劲。
大同府从外地迁来的流民并不多,王资在大同镇使用的人口都是大同府本地的人口。
大同总人口不变的情况下,大同府理论上不会因为自己召集民众而缺粮。
那为何现在大同府的粮价远远高于了往年此时的大同府粮价?
在王资的记忆中,大同府近几年也没出现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问题。
除去天灾的可能性,那就是人祸了。
虽说去年蒙元在新开口一带取得大捷,劫掠了大同府不少的物资,
但也不至于在这个时间点粮价反常的飞涨,
要真是因为去年的战争失利而导致粮价上涨,那么大同府的粮食早就该涨价了。
抛去一切不可能的选项后,剩下的那个选项再不可能也是最终答案。
那就是有人主动给王资使绊子。
王资看着大同府粮价的日渐上涨,也开始思索起是谁给自己使绊子。
“哪个不长眼的敢顶着我钦差大臣加王大善人加圣眷傍身这么多名头还和我作对呢?”
“毫无疑问,对方让粮价高涨的目的就是让我没有粮食来养这十几万黑户。”
“我的金坷垃工厂关闭了,谁能获益就是谁在暗中与我作对。”
“假设我的金坷垃工厂关闭了,那么在这个没有工厂的大明里,并不会有人抢占下金坷垃工厂关闭所空余的市场。”
“除了同行竞争对手外,那就只有那些和我抢夺劳动力的大同府士绅与地主们了。”
“真没想到,他们这帮吃软怕硬的东西居然敢联合起来一起抵抗我了?”
“是谁牵的头呢?代王?王勋?还是王龙?”
“不管是谁牵的头,这大同镇金坷垃工厂的粮食可不能断了。”
王资才不关心谁牵头干这件事的,只要知道是哪些人、哪个团体、哪个阶层集体抬高粮价就行了。
“我不相信你们这些士绅地主乡绅豪强都结成铁板一块。”
“来人!”
王资一声高呼后,一名五大三粗的小旗就走了进来,正是之前包办“义女”生意的赵二虎。
“二虎,去把兄弟们召集来,有大活了。”王资对赵二虎说道。
“大活?咱们最拿手的大活还是现在新学来的大活?”赵二虎试探性的向王资问道。
最拿手的大活是指锦衣卫的老本行——差贪污腐败。
新学来的大活指的是王资来大同府后干的最大的事情——抓黑户。
“都不是,而是最老的大活。”王资对着赵二虎微微一笑说道。
“懂了,我这就去给百户大人召集相关的好手。”赵二虎也嘿嘿一笑就退出了王资所在的房间内。
这个最老的大活就锦衣卫创立之初的最开始的活计——严刑逼供、审讯大案。
锦衣卫最早的功能就是帮洪武皇帝审查大案,
至于后面检查百官、探查京师外情报等等行为功能都是后续发展出来的,并不是锦衣卫最初就有的功能。
赵二虎不一会就找来了十来个面色不善,甚至于可以说是面相凶神恶煞之人来到王资面前。
他们就是大同府一代锦衣卫中审讯的好手。
王资对着十余名审讯好手的锦衣卫说道:
“你们这几日带人去去大同府上上下下的所有村庄和农寨,”
“去一处就去找他们当中的大户,找到他们家主后,向他表明自己要按常价收购粮食,一定要表明自己是锦衣卫。”
“特别是要说明你们是我王资的手下,收购的粮食要用来。”
“如果他们肯卖,你们就按常价收购,越多越好。”
“至于他们到底卖不卖、卖多少你们千万不要有任何逼迫,全凭他们自愿。”
“这次让你们去收购粮食也不是非要你们买来粮食,你们别太在意是否能买到粮食。”
“但他们不论是卖或者不卖,亦或者有其他任何反应,你们都要如实记录。”
“懂了吗?”
“懂了。”一众锦衣卫异口同声道。
“赵二虎你留下,其他人去挑选几个帮手去买粮吧。”王资对面前的锦衣卫说道。
“诺。”锦衣卫们集体拱手回应道。
对一众锦衣卫吩咐完他们的任务后,王资就让这些锦衣卫离开了房间。
房间内只剩下王资与赵二虎两个人了。
王资向赵二虎吩咐道:
“赵二虎,你在锦衣卫们买卖完粮食后,不论那个村庄里的大户是否给咱们卖粮,”
“你派人在第二天请他们家家主来一趟大同镇,”
“如果家主有什么借口不来,你就请他的所有儿子一起来。”
“你也要谨记,一定要客客气气的请人家,别用什么过分的手段。”
“诺。”赵二虎拱手回应道。
王资挥了挥手,示意赵二虎可以去处理这件事了。
赵二虎慢慢退出了王资所在的房间,王资就一个人留在房间中继续记账。
“存量还够十五万人吃半个月,半个月后金坷垃工厂区的粮食就不够了。”
“做两手准备吧,让刘瑾和杜勇那边买点京师的粮食送来吧。”
赵二虎走出了房间后,实在是想不明白王资这么做是为何?
赵二虎倒是也知道大同府最近粮食涨价的事情,也能猜测王资这么做是为了逼大户们低价卖粮给金坷垃工厂区。
可是赵二虎不明白王资为何不直接动用锦衣卫权限强行买卖粮食,非要绕这么多花花肠子?
还特意叮嘱自己以及一众锦衣卫不要使用暴力手段。
一众锦衣卫也很奇怪自己为什么被安排到了这种任务上,
他们都是负责严刑逼供和侦查案件的锦衣卫,
这王资突然间让他们去买粮也是让他们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特别是王资专门强调不能逼迫这些户主卖粮,更是让他们不明白这种事情为什么非要自己去做。
这种事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去做吗?
但不论赵二虎和一众锦衣卫多么不理解王资的命令是为何,
他们也秉着锦衣卫的独特性——多做少说活得久,不再胡思乱想,只是按王资的吩咐去办事了。
大同府并不算大,
由于王资之前已经让锦衣卫们进行过几次天罗地网式的“查黑户”行动,锦衣卫们都知道大同府哪里有大户人家了。
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大同府内基本上所有家中地产数目远多于家中人口数规模能耕种的地产数目的大户人家都被锦衣卫们求购了一次粮食。
而不论他们是否愿意给金坷垃工厂区卖粮食,卖多少粮食,
他们第二天都被赵二虎所派遣的锦衣卫请到了大同镇上的大同府锦衣卫总部。
正德元年、
四月二十日,
几十名大同府各地的地主士绅起居一堂,等待邀请他们来的王资。
王资让在场的人等了大约一个时辰,才慢慢悠悠的进入了大堂。
王资一进来对乡绅豪强们说道:
“各位大同府的栋梁们,你们好啊。”
“想必你们都知道我在大同镇外搞了一个十几万人工作的工坊。”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工坊也不产粮,而十几万的口粮成了问题。”
“大同府的粮价一日比一日高昂,王总兵颁布的平价令也没什么用。”
“在平价令的影响下,现在明面上是没有超高价格的粮食出售了,而是直接变成了没有任何粮食在出售。”
“你们身为大同府的栋梁,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
在场没有一个人回应王资。
在场的人并不是真的像当初约定好的那样,坚决不给王资卖一袋粮食。
他们有些人还是害怕锦衣卫身上那身官家黑皮,在这些锦衣卫找上门来后,卖掉了一部分老旧的陈粮。
也有一部分人坚持了不卖粮食,没有给王资第一批派遣的锦衣卫卖一颗粮食。
他们在王资进来之前也互通有无了,知道部分人是给王资卖粮食后,还是被叫来了。
他们现在根本不清楚王资叫自己过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见没人回答自己,王资就伸出手指,随意指向了一个方向说道:
“你来说说,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我?”一个中年士绅问道。
“没错,就是你。”王资点头道。
其实王资也不知道刚刚到底指的谁,防止有人愿意说话就行了。
这个中年士绅还算得上饱读诗书,站起身来自信满满的说道:
“王钦差,王钦差强制平价并没有什么作用才是正常的。”
“米价越来越贵后,官府严示平价,外地本身能限制米价上涨的新米才不会进入大同府。”
“如果王总兵能不限制米价,让米价高涨,外地的商贩自然会将大米卖入大同府,”
“大同府内有余粮的家庭见米价上涨后,也会出售自家余粮来赚取钱财。”
“随着越来越多的稻米谷物进入大同府的市场之中,大同府的价格也早晚恢复正常,”
“那时候王大人也就可以自由购买大米了。”
“按你的说法,是王总兵的平价令,导致了大同府内没有粮食可以购买了?”王资听着这种谬论,颇有兴趣的问道。
“那是当然,若大同府开放粮价,任由粮价上涨。”这名中年士绅误以为王资赞同他的说法,向王资自信的说道。“粮价一涨,就会有更多的粮食进入大同府,反而是平价粮无法刺激外地粮食进入以及当地有粮之人出卖自家粮食。”
“言之有理,粮价不涨富粮之地不出粮食,贫粮之地不得粮食。”王资点了点头道。“但你这个说法有一个疏漏啊。”
“有何疏漏?”中年士绅好奇的问道。
王资环顾四周地主士绅一圈后,含沙射影的说道:
“你这套手段只适合一地因为天灾缺粮而使用,那万一一地因为人祸缺粮该怎么办呢?”
“特别是一地没有一家卖粮的时候,你这种手段不是只会让百姓因为有粮之人的刻意囤积粮食而买不起粮食吗?”
“如果真的不对缺粮之地限制粮价,那么到时候大明且不是地地都会变成缺粮之地,”
“大明各地有钱有势之人,都刻意低价收购囤积粮食,然后故意导致当地缺粮,之后再等到粮食价格高涨之后出售粮食。”
“若长此以往,大量有权势的借此手段来炒作粮食价格、赚取钱财的话,大明朝不是早晚国将不国吗?”
在坐的各位都不是傻子,他们都明白王资这是在说自己。
其实他们这些乡绅地主限制粮食卖出的本意是没有想的这么深远的,他们只是单纯的想逼迫王资停止抓黑户做劳工。
毕竟没粮食养黑户后,王资就只能将黑户还给他们。
可是现在王资给他们扣了一个可大可小的帽子。
特别是王资最后那句话中的“国将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