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全想展现一下自己的体贴,便道:“千禾就是太隐忍,我知你心里定是还念着这段同窗情谊的。
不过到底身份地位各不相同,又怎么能真心交好?
你这次搬出来对大家都便利些,他们也不用有所顾及,季兄也能心里舒坦些。”
季千禾听完并未言语,但这话还是进了他耳里,自己现在这样的身份,是没有机会向林语表明心意的。
而且他对起盛衡,哪有什么优势,林雨不选自己也是正常。
季千禾就在这种过度自卑和自尊中纠结,一点没听出来马德全话中的茶味儿。
这马德全刚才所言,要是按姜瑜来说,其实有些宅斗的感觉。
但季千禾哪里经历过这种情况,所以是根本没察觉,反而觉得对方一番好意。
马德全心中窃喜,表面上一副善解人意的模样,他在这间宿舍,可以说是混得如鱼得水。
因为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被继母苛责,所以艰难求学的小白花人设。
学子们哪里知道他所言虚实,都对他很是照顾,马德全又时不时的展示下自己的柔弱一面,倒也真让人同情。
虽然他确实生母早逝,父亲又娶了续弦,但是继母并没苛待过他。
反倒是因为带着一个女儿嫁过来,所以处处迁就他。
家里的大部分银钱,都用来供他读书,不过马德全这人永远不知知足,反倒想让继妹嫁给当地的一个老地主做妾。
这样他们家就能得到三十两的银子,最后这钱不都用在他身上。
马德全这主意打得好,以为自己父亲定会同意。
但继母知道后,头一回大闹一场,很是哭诉许久。
甚至扬言要以不孝为由断了马德全的仕途,这话真是吓住了他,虽然主动道歉,但心里满是恨意。
而马父自此也对他颇有微词,这让他无法接受,所以当他考上秀才后,便主动提出分了家。
怕自己被他们吸血,马父内心难过,觉得这养育之恩怎可说断就断。
但马德全仗着自己秀才的身份,再加上对外声称自己被虐待。
而且他还拿出县令施压,村长怕闹下去不好收场,最终还是分家成功。
就这么一个五毒俱全之人,还真让他混得不错,主要还是他那村子实在太偏。
村民根本没有出过村子,更别说千里之外的京城,这事终究传不出来。
而且马父到底对儿子还心存念想,觉得这孩子只是有些伤心,以后定能回心转意。
虽然结果不如他的意,但未来马父还真得感谢马德全跟自己分家,这才没被牵连,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姜瑜他们这段时间因为季千禾这事有些消沉,尤其是祁元,一点都不像过去没心没肺的样子。
姜瑜有些看不过去,本打算找季千禾谈谈,但对方一直避着他们三个,再加上马德全在旁边煽风点火,看来一时半会儿是缓解不了了。
于是他打算直接骂醒祁元,“你这样重情重义,反倒让人看了笑话。
残酷点说,大家来这书院,目的可不是为了交朋友。
或可拓一脉,此亦利中当头也。
庄子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想祁兄这样的胸襟,应该早已看淡才是。”
祁元愣了愣,接着竟泪流满面,他伤心的说:“是我自作多情罢了,只当是真心喂了狗。
就算他再求原谅,我也是不依的!”
姜瑜知道他在说气话,但脾气发出来总归是好的,憋在心里容易伤身。
林雨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季千禾生气的点,而且他觉得这人好像有些熟悉,感觉自己以前见过对方。
但怎么也想不起来,让他怀疑是不是自己多虑了。
书院这里摩擦不断,这宫中可是热闹非凡。
因为一月之期已过,姜韵终于等来面见圣上的机会。
一大早就被嬷嬷们叫起,因为现在各位秀女并没有位分,所以伺候的都是家里带来的丫鬟。
这梳妆打扮代表着第一印象,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
就想让皇上多看自己一眼,但姜韵并未慌张,她知道自己的优势不在这上头。
姜韵想着姜瑜当初对自己的嘱咐,知道这次面圣是重中之重,便拿出那几本书,定了定神。
心里告诉自己:不能慌乱,皇上并不是钟情美色之人,到时只要答得不差,应该没什么问题。
她们被分成五人一排,便跟着内侍监前往大殿,等候传唤。
沈玥央被安排在稍后的位置,姜韵则跟盛晨娇在第一排,她感觉有哪里不对,自己怎么会如此有优势。
难道是父亲安排的?姜韵猜测,她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素茹姑姑在背后推波助澜。
在宫里,若没有地位,最好不要得罪任何人,盛晨娇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虽然碍于盛家的地位,没人敢针对,但要使点绊子,简直易如反掌。
把姜韵安排跟她一同进去,就是让她在对比之下显得多狼狈。
很快五人进殿,行礼问安。
文惠帝坐在主位,身旁是太后,只听:“都起来吧。”
姜韵便跟着起身,上身的姿势一点没变,还保持着低顺的样子。
反观盛晨娇,一副娇羞的表情按耐不住,甚至想看看皇上的样子。
接着便是被皇帝和太后点名提问,不外乎是读过什么书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盛晨娇道:“回皇上,太后娘娘。
奴婢不曾读过,只识了些字,家父曾言:女子无才便是德。
奴婢一直谨遵教诲,不敢忘却。”
太后没想到这盛家也还有些心思,对于这样的孩子,其实她还挺满意,至少好摆布。
便道:“皇上,这孩子不错。倒也懂得以父为天,你觉得如何?”
“那便依母后所言,封个才人吧。”文惠帝并没多大兴趣。
盛晨娇没想到自己会从最低的才人做起,心里有些不服气,但也不敢多言,只得领旨谢恩。
姜韵回道:“回皇上、太后,奴婢读书不多,除了《女戒》和《女论语》,看得最多的便是《史记》和《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