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音二十年,教育部向全国正式推行六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中学的学费全免,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一餐午饭。
塞国的学校已经向乡镇一级普及,全国中小学总数超过2000所,在校学生超过50万人。如果算上职业学校,大学和塞音道场,那么学生总数有60万人之多。
即便如此,全国的识字人口也才堪堪二百万人,占总人口(1800万)比例10%强些。
提高国民人口素质是个慢活儿,相比之下,城镇化的进程要迅猛的多。
重庆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人口已经突破80万,成为塞国最大的城市。
岷都和成都的人口都有50万,安南的升龙城也有30万人口。此外,云南的昆明,广西合浦,甘肃秦州、临洮、金县等城市,都有十几二十万人口不等。
若把乡镇算上,全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500万。
在一些大城市,人们对街市里飞驰的小汽车已经见怪不怪,再不会像刚开始那样,跟在后面跑二里地。
市面上的卡车仍然少见,是因为军方把卡车的产量几乎包圆了,汽车兵装备全军,甚至淘汰骑兵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剩下不多的产量,被关西物流、蜀道山等有关系的大公司瓜分。
音迅车行去年的汽车产量达到6000台,从以前销售额不足百万的公司,一跃销售过亿,成为塞国最大的公司,股价更是一举突破400元!
最早投资音迅的几个股东,唯独赵安是胶菊种植大户,他手里的音迅股票一点儿没卖,结果笑到了最后。
他持有的音迅股份被一再稀释,已经不足2%,但现在至少值500万以上,赵安真是做梦都要笑醒。
那个唐一味干着西洋垦殖的总经理,这些年上跳下窜的,身家却不如赵安的零头。
选择大于努力,这话真是没错。
农业人口除了向城市工商业转移,还有相当部分被新农合吸收。
据统计,新农合保有的耕地面积已经超过4000万亩,牧场和林场近5000万亩,员工超过120万人。
若加上生产建设兵团和台湾的生产队,从事集体农业生产的人员总数已经超过250万人。
这些人已经脱离了传统农民的身份,因为他们是在企业工作,挣工资的。
其余还有一千多万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与之前相比,都没有太大变化,还是基层的农民或者牧民。
除了不用再纳皇粮,种地时偶尔能租用机器,减轻了工作强度之外,生活貌似变化不大。
去年塞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5亿元,而占比达六成的底层民众,只分到社会总财富的十分之一强点儿,不到2亿元。
绝大多数的社会财富,仍不可避免地流向塞音教、王室和勋贵,而广大市民阶层和新农合,也从中分到一杯羹。
比如服务业,餐馆服务员的月收入可以达到两三块钱;迪化生产建设兵团的士兵月响三块钱,但有许多隐形福利,比如伙食、福利分房,各种名目的补贴。就连找媳妇这种事,上头也管。
工人阶层的收入就比较可观了,挣多少还是取决于工厂的效益,比如音迅、斯力加这种大厂,普通工人一个月挣几十块也很常见。
而向会宁、岷都等地,由于得风气之先,这些地方的市民几乎人人炒股。这些年塞国股市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向上的趋势未变。
上市公司都是绩优股,每年有业绩分红,但凡是长期持有,几乎都是获利的。
这些股民是切切实实吃到了工业化的红利。
但,就这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世,还是有人在思考,社会为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普通人又该何去何从?
这年七月,【新民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资本、机器和贫民】,作者是个叫唐真的前明举人。
唐真是四川阆中人,塞军入川后,他也改学塞学,但学的不精。他曾经参加过一次公务员考试,不第,之后便弃文从商,靠着塞国与大明的贸易赚了些钱。
但唐真这人不是普通的生意人,前明举人这个身份已经不低了,在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精英知识分子。
借着塞国扩张的步伐,他游历了安南、台湾、迪化等地,也曾多次前往大明拜访师友。
他所见到的不同生产方式,民生、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鸿沟,令唐真不得不反复思考。
后来他被成都师范学院聘去做讲师,在和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他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唐真在文中指出,自秦以来,天子高高在上,从不与民同情,帝王者,皆天下之贼。
老仙实有帝王之功,却不以帝王自居,对王室也做到前所未有的克制,而且他(老仙)的作为富了天下,此等功绩,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帝王可以与之相比。
文中提出,国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户空虚,虽府库积财如山,实为贫国。
塞国与大明相比,编户(平民)富庶了十倍不止,而且废除徭役和农税,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若长此以往,则我国必富甲天下。
然而不知何时开始,资本横空出世了。原来埋在地下,躺在荷包的银钱,摇身一变,开始极大地掌控财富分配。
唐真注意到,老仙对资本只是加以引导,却似乎是在有意纵容,股市、银行、蜀道山、塞音系、新农合等等,背后无不是资本在掌控一切。
“(老仙)无心耶?有意耶?思之令人惶恐。”
唐真十分尖锐地指出,如果老仙通过资本实现皇权的运作,那恐非民众之福,在庞大的资本面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如果是无心之举,那么他希望老仙能一碗水端平。
机器的出现,可以说是老仙一人之力的结果,这个过程堪比“创世”,其伟大程度不言而喻。
“尧舜之道无他,耕耨、桑蚕、鸡猪。上师之道无他,算数、物理、化学。”
唐真认为老仙的道是超过上古先贤的,不是他这个层面的人可以评论。但机器的出现,对千百年来形成的社会秩序是毁灭性的,说是礼崩乐坏也不为过。
只是这种崩坏是不破不立,好的方面自不必说。但大批升斗小民因此而破产,这种情况在大明尤为突出。
那些人是否只能被时代遗弃,成为工业化的垫脚石?唐真自己无法回答,所以隔空喊话,希望老仙能给世人指点迷津。
此文一出,立刻引起社会广泛议论。
有引起共鸣的,一时间,出现了大量社会评论文章。
有探讨塞国军事扩张的,说这次扩张前所未有,远迈汉唐;但又问何时而止?止在何处?
因为当年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大大消耗了国力,到其晚年不得不作【轮台罪己诏】以谢天下。
还有议论殖民政策的,说生产队是苛政,既然前面提出废奴,而如今却又蓄奴,是倒退一大步,令国民无所适从。
更多的文章则是站在老仙这边,指责唐真等人“妄测上意”,是大不敬,请斩此獠,以正视听。
有说资本不过是生产资料,与土地、工具这些并无分别,无需大惊小怪。老仙把资本的力量释放出来,这正是其伟大之处。
真正剥削贫民的,是掌握着权力的人,而资本只是背锅的。
此类议论持续了两个月,热度始终没有降低,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终于,塞音时报刊登了丁春秋的社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提出一个时代的功业,是全民一同成就。文化繁荣,思想先行。因循守旧人之患,不必泥古不化,但要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才能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