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城中,气氛凝重得仿若压着一块巨石。
郭嘉独自一人在府邸庭院中踱步,眉头紧锁,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汝南兵力在张合和魏延出征后已然捉襟见肘,乐进又需全力防备江东豫章的孙策军,丝毫动弹不得。
而此时,祝其城的刘尨正面临曹操的大军压境,局势岌岌可危,急需支援。
“主公身处险境,我却无兵可派,这可如何是好?”郭嘉喃喃自语,脚步顿住,仰头望向天空,似在寻求一丝破局的灵感。
思索良久,他猛地一拍手,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唯有向刘繇将军借兵,或许还有转机。”
第二日,郭嘉便快马加鞭赶往丹阳郡。
一到丹阳,他便马不停蹄地联络刘晔、许绍、董袭、凌操、张英等人,众人齐聚在刘繇的府邸大堂。
刘繇端坐在主位上,神色平和却带着几分疑惑,看着下方的郭嘉问道:“奉孝,如此匆忙来我这里,可是有要事相商?”
郭嘉深吸一口气,开门见山地说道:“刘将军,实不相瞒,如今主公刘尨在徐州祝其城被曹操大军围困,形势危急。汝南兵力已被大量抽调,无力支援,嘉此番前来,是恳请将军能拨出一支兵马,助主公一臂之力。”
此言一出,大堂内顿时一片哗然。
许绍率先站出来,眉头紧皱,忧心忡忡地说道:“这可万万不可!如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我丹阳自身安危也需谨慎考量,贸然出兵相助,恐会引火烧身啊。”
凌操却站起身,双手抱胸,朗声道:“许先生所言虽有道理,但刘使君乃刘将军亲侄子,如今身处困境,我等若袖手旁观,日后如何对得起刘家列祖列宗?”
张英也附和道:“凌将军说得在理,刘使君向来仁义,若此次能助他解困,日后他必定感恩图报,对我丹阳也有益处。”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刘繇坐在主位上,神色犹豫,目光在众人脸上来回扫视,一时难以抉择。
这时,刘晔缓缓开口:“各位稍安勿躁。依晔之见,曹操势力日益壮大,若此番在徐州得逞,日后恐会对我丹阳也构成威胁。如今助堂兄抵挡曹操,也是在为我们自己争取生存空间。”
郭嘉见众人态度有所松动,趁热打铁,向前一步说道:“子扬所言极是。曹操野心勃勃,一旦平定徐州,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江东。若扬州此时伸出援手,与主公联手,不仅能解祝其城之围,还能共同抵御曹操的扩张。”
刘繇听了众人的话,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出兵相助的风险,但也明白若不帮忙,日后恐怕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就在刘繇犹豫不决之际,董袭突然站起身,大声说道:“刘将军,末将愿随大军出征,助刘使君一臂之力!”
凌统也跟着站起来,满脸兴奋:“我也去!我早就想会会曹操的大军了!”
看着众将的热情,刘繇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坚定地说道:“好!既然诸位都如此齐心,我刘繇也不能坐视不理。为了我刘家,也为了丹阳的未来,我决定出兵!”
众人闻言,纷纷拱手领命。
刘繇转头看向刘晔,郑重地说道:“刘晔,我任命你为都督,率领凌操凌统父子、义子刘铄、张英、樊能等四万精锐大军,随郭嘉一同前往徐州,务必全力协助刘尨!”
刘晔拱手行礼,大声应道:“末将领命!定不负将军重托!”
接下来的日子里,丹阳郡内一片忙碌景象。
士兵们忙着整理军备、检查兵器、喂饱战马。
刘晔和郭嘉则日夜商讨行军路线和作战计划。
出发前一天,刘繇亲自来到军营,为出征的将士们送行。
他看着眼前这支精锐之师,语重心长地说道:“诸位将士,此次出征责任重大。刘尨是我亲侄子,也是仁义之主,我们定要助他渡过难关。此去徐州,务必小心谨慎,听从刘都督和郭先生的指挥,我在丹阳静候你们凯旋!”
将士们齐声高呼:“愿为将军效命!”
那声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军营。
郭嘉站在一旁,看着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深知此次借兵不易,接下来的任务更是艰巨,但有了这四万大军的支援,刘尨在徐州的局势或许会迎来转机。
第二日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刘晔率领着四万大军,在郭嘉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丹阳郡。
一路上,军旗飘扬,马蹄声阵阵,引得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行军途中,郭嘉和刘晔并马而行,继续商讨着作战策略。
“刘都督,此次我们支援徐州,当务之急是与主公会合,增强他的实力,再寻机破敌。”郭嘉说道。
刘晔点头表示赞同:“郭先生所言极是。不过,曹操老谋深算,我们也需小心他的埋伏。我打算派遣几支斥候小队,提前探清前路,确保行军安全。”
郭嘉微微一笑:“刘都督思虑周全,如此甚好。另外,我们还可以派人先去祝其城,告知主公我们的行踪,让他有所准备。”
两人正说着,凌统骑着一匹快马赶了过来,满脸兴奋地说道:“郭先生,刘都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与曹操大军交手啊?我都等不及要大干一场了!”
刘晔看着年轻气盛的凌统,笑着说道:“凌统,打仗可不能心急。等与刘使君会合后,有的是你表现的机会。在此之前,你可要好好约束自己,遵守军纪。”
凌统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都督放心,我一定听您的话。”
说完,便又骑着马跑开了。
看着凌统的背影,郭嘉和刘晔相视一笑。
他们知道,有这样一群热血将士,此次徐州之行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多了几分胜算。
随着大军不断前行,离徐州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