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时光,仿若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在这短短五日里,李奥为朱樉夫妇精心筹备,留下了足够支撑改革前期运转的物资,这些物资为河南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牛晓乾也没闲着,他凭借着出色的商业头脑与学子们高效的行动力,四处奔走收集资料,对河南的商税情况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调研。
而刘伯温,更是殚精竭虑,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见识,协助朱樉夫妇搭建起了改革的基础框架,使其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颇具才学的次子刘璟留下,以辅助朱樉夫妇推进改革事宜。
转眼间,便到了告别的日子。
朱樉夫妇满心不舍,亲自将李奥一行送至城门。
城门前,朱樉搂住李奥和牛晓乾,诚挚地说道,“李哥,牛哥哥,此去路途遥远,一路务必保重。”
“河南改革这一重任,我定当全力以赴,不负你们所托。”
“如今有刘璟相助,再加上诸位精心留下的规划蓝图,我坚信,定能让河南改天换地,焕然一新。”
李奥掏出一根烟递给朱樉,叮嘱道,“老二,万事都要多加小心。”
“如今,那些世家豪族看似还未有所动作,那不过是因为改革刚刚起步,他们还在观望。”
“但往后日子一长,改革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必然按捺不住。”
“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提前谋划,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
“一旦他们有任何妄图破坏改革的举动,千万别心慈手软,将他们的阴谋扼杀在摇篮之中,绝不能让他们阻碍改革的进程。”
牛晓乾将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商税资料递给朱樉。
“老二,改革推进的过程,千万不要着急。”
“土地丈量、赋税调整,桩桩件件都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也牵扯着豪绅们的敏感神经。
“这些资料是我和刘璟整理的,都是河南的经济改革思路,以及合理整顿商税,也是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商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合理整顿商税,这可是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商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刘伯温说道,“秦王殿下,老夫将璟儿留下,便是盼着他能助你一臂之力。”
“改革之路,向来布满荆棘,你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权衡利弊,做出正确抉择。”
“若遇两难抉择之时,不妨多想想在现代所见所闻,汲取其中的经验与智慧,切莫被当下百姓的短视认知所左右。”
“虽说改革是为了百姓,但他们久居传统之中,一时难以看清长远的益处。”
“殿下与璟儿,心中要有大格局,牢记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方能带领河南走出旧制的束缚,迈向新的繁荣昌盛。”
朱樉郑重其事地点头,态度诚恳地说道,“刘老的谆谆教诲,本王定当铭记于心,一刻也不敢忘怀。”
转头看向刘璟,眼中满是信任,“有刘璟在侧,本王如虎添翼,对改革大业更添几分信心。”
“改革之事,关乎河南的未来命运,本王定当以大局为重,不会因一时的民意喧嚣而动摇决心,定要将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
刘伯温微微转身,目光慈爱地看向刘璟,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璟儿,你此次责任重大。”
“万事皆应以改革大局为重,全心全意辅佐秦王殿下,切不可有丝毫懈怠与疏忽。”
刘璟恭敬地拱手应道,“父亲放心,孩儿定当不负所托,竭尽全力,辅佐殿下推行改革。”
“往后若遇到棘手之事,必与殿下共同商讨对策,充分借鉴现代之经验,紧密结合河南当地的实际情况,寻得最佳解决之道,推动改革稳步前行。”
一番道别后,李奥、牛晓乾、刘伯温与林婉香等人依次上车。
一路之上,明媚的阳光倾洒而下,轻柔地落在众人身上,带着丝丝缕缕的暖意。
车内,李奥看着小说一直傻乐。
恰好看到与刘伯温相关的片段,他不禁心生好奇,转头看向刘伯温,开口问道。
“刘老,都说你一直渴望远离朝堂纷争,可从现代回来后,却没见您向老朱提出回老家养老的事儿,反倒如此拼命地开干了呢?”
刘伯温合上手中那本《资本论》,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小李啊,老夫此前确实一心想着远离朝堂那纷繁复杂的纷争。”
“但当踏入现代社会,亲眼见识到那犹如天翻地覆般的巨大变化后,才深切领悟到天下局势之广阔,革新变革之重要性。”
“昔日陛下刚建立新朝,局势不稳,最稳妥的治国之策,其实和历朝历代并无二致。”
“无非是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百姓得以从战乱中恢复元气,稳固朝堂根基。”
“在那种情况下,有无老夫参与,实则对大局影响不大。”
刘伯温轻轻叹了口气,神色间略带一丝苦涩。
“反倒是因为老夫的存在,浙东派那些官员们不自觉地向老夫靠拢,在朝堂上逐渐形成一股势力,与淮西集团相互对抗。”
“这绝非老夫本意,却在不经意间搅乱了朝堂原本应有的平静秩序。”
刘伯温微微摇头,眼中满是无奈与反思。
“党派纷争一旦兴起,朝堂诸事便难以单纯从利弊得失的角度去考量,其中掺杂了太多意气之争。”
“如此一来,不仅不利于陛下顺利施政,更是对天下百姓毫无益处。”
“那时的老夫,深陷这党派纷争的泥沼之中,即便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却依旧深感力不从心,难以改变这混乱的局面。”
“本以为远离朝堂,置身事外,便能让这纷争渐渐平息几分。”
“可如今看来,逃避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如直面问题,将那些根深蒂固的顽疾彻底解决。”
“如今的情形与往昔大不相同,在现代社会,我亲眼目睹了各国的兴衰更替,深刻明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最终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
“大明如今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涌动,土地兼并、民生艰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问题若不及时革新解决,长此以往,恐将引发大乱,危及大明的江山社稷。”
“再者,老夫在现代接触到诸多新奇思想与技术,心中便燃起一股执念,想将这些见识运用到大明,为百姓谋福祉,为大明寻一条新的出路。”
“此时若再选择退缩,躲回老家养老,余生恐怕都难以心安。”
说到此处,刘伯温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孩童般的兴奋笑容。
“况且,此次推动改革,可比当初追随陛下打天下有趣多了。”
“老夫满心期待,也想要看到一个焕然一新、与往昔截然不同的大明!”
李奥听着刘伯温这番肺腑之言,不禁心生敬佩,由衷赞道。
“刘老,你这一番觉悟,实在令人钦佩。”
“以前朝堂纷争,党派纷争不断,如今你能抛开过往的纷扰,一心为大明谋革新,实乃大明之幸,百姓之福。”
牛晓乾在一旁用力点头,附和道:“没错,刘老,您这想法太对了。”
“以前那些事儿,咱也别再纠结,往后就一门心思搞改革。”
……
开封府城门外。
朱樉夫妇伫立在城门前,目光饱含不舍,久久凝视。
在他们的目送下,李奥一行人的车子缓缓启动,朝着北方徐徐前行。
不远处,一辆装饰得极为华贵的马车静静停放着。
马车之内,几位豪绅的神色格外阴沉,他们的目光如鹰隼般紧紧盯着李奥等人离去的方向,眼神中透露出掩饰不住的担忧与敌意。
在开封府的豪绅圈子里,赵崇勋、钱裕德、孙耀祖与李厚泽皆是响当当的风云人物。
他们要么出身于开封府传承数代的世家大族,家族根基深厚,在当地拥有大片田产。
要么是以经营商业发家致富,名下的商铺遍布开封府的大街小巷,涉及粮油、绸缎、钱庄等多个行当。
几乎涵盖了当地经济的各个重要领域,牢牢掌控着开封府的经济命脉。
待车子彻底消失在视野尽头,为首的赵崇勋终于忍不住冷哼一声,这声冷哼打破了车内令人压抑的沉默。
“哼,这几个家伙总算是走了,可他们留下的那些改革计划,就如同悬在咱们头上的一把利刃,随时都有可能落下,给咱们带来灭顶之灾。”
旁边的钱裕德眉头紧紧锁在一起,叹着气说道,“赵兄,说的没错。”
“那土地国有化一旦真的推行开来,咱们这些年来苦心经营、费尽心思积累的土地产业,可就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啊。”
“还有他们提及的那些新作物、工厂之类的东西,谁知道会折腾出什么意想不到的花样来,肯定会对咱们的生意造成巨大的影响。”
“怕什么!” 孙耀祖猛地一拍大腿,脸上露出凶狠的神色,恶狠狠地说道。
“他们虽然人走了,但留下了个刘璟辅佐秦王。”
“咱们暗中密切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瞅准机会就给他们使绊子,让他们不得安生。”
“只要能成功破坏这改革,让秦王的计划无法顺利进行下去,那咱们就还有翻身的机会。”
李厚泽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缓缓说道,“不可莽撞行事。”
“秦王如今背后有皇上撑腰,圣眷正隆,咱们若是贸然与之对抗,恐怕不仅讨不了好,还会惹来大祸。”
“不如先假意配合改革,以此来麻痹他们。”
“同时,暗中拉拢那些对改革心存疑虑的百姓和小吏,等他们改革推行到关键时候,咱们再煽动他们闹事,把局势搅浑,让改革陷入混乱。”
赵崇勋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对李厚泽的提议表示赞同。
“李兄所言极是。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咱们先忍这一时。”
“这段时间,咱们还得多联络些开封府之外的豪绅和小地主。”
“我可得知,此次的改革并非局限于开封府,而是整个河南都要推行。”
“那些豪绅此时应该也听到了风声,心里正犯嘀咕呢。”
“咱们赶紧派人去,跟他们好好说道说道,把这改革对咱们利益的损害,以及其中的利害关系讲清楚,不愁他们不跟咱们站在一块儿。”
“毕竟,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而那些小地主,虽说势力不及豪绅那般庞大,但他们在地方上也有一定影响力,平日里与百姓接触颇多,能煽动不少百姓。”
“只要咱们稍加利用,他们就能给改革添不少乱子,成为咱们破坏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
钱裕德依旧皱着眉头,脸上的担忧之色愈发浓重,“可那些小地主心思各异,想法繁杂,真能被咱们轻易拉拢吗?他们可不是那么好掌控的。”
“万一他们中途变卦,把咱们的计划泄露出去,那咱们可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了。”
赵崇勋冷哼一声,脸上满是不屑的神情,似乎对钱裕德的担忧嗤之以鼻。
“怕什么!那些小地主平日里本就靠着咱们这些大地主在地方上谋得一席之地,讨口饭吃。”
“只要咱们给出足够诱人的好处,他们岂敢不听从咱们的安排。”
“就算有人胆敢耍心眼,咱们也有足够的手段收拾他们,让他们知道背叛咱们的下场。”
孙耀祖在一旁连忙点头附和,“赵兄说得对极了。”
“咱们可以再给他们加一些小恩小惠,让他们尝到甜头,感受到跟着咱们有利可图。”
“等改革推行到关键时候,再用利益捆绑,到那时,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就不得不跟咱们一条心了。”
赵崇勋眼神闪烁不定,紧接着补充道,“不仅如此,咱们还得密切留意秦王和刘璟的一举一动。”
“这两人可是改革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行动直接关系到咱们计划的成败。”
“安排些可靠的眼线,想办法混入他们的改革筹备队伍,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咱们立刻就能知晓,提前做好应对之策,绝不能让他们察觉到咱们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