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谯郡司马,真是久仰啊。”
桓景本来以为琅琊王初一见面会给一些下马威,没想到他说话一点架子也没有,一开口竟然是一句”久仰“,倒像一个普通的邻家富贵长辈。
他前日里就听士人说过,琅琊王脾气和善,简直不像司马家的人;坊间甚至结合他母亲夏侯光姬风流的性格,以及前朝”牛继马后“的谶言,来推论质疑琅琊王的血脉问题。
这种随和的态度如果说得好听,是恭谦,是礼遇下士;如果不好听,那么就是威信不立,望之不似人君了。
“之前夏侯焘信中就说过,卿在谯郡协助他处理军务,算无遗策;昨日又听王导说,卿在战前谋划中出力颇多。今日见卿也颇年少,看来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卫霍之风......“
琅琊王当头一阵猛夸,弄得桓景也怪不好意思的。江东士人虽然认为司马睿能力平庸,但几乎没有人不认为他是个好人。现在看来,此人至少嘴是真的甜。
一旁的年老侍从官见司马睿迟迟不进入正题,赶紧向他使了一个眼色。司马睿这才轻咳一声,语调也变得郑重起来。
”请问桓公子今日来见,所为何事?”
桓景略一施礼,决定不直入主题,还是先从昨日的情况入手:
”以琅琊王之高见,昨日之战,成果如何?“
”昨日之战,石勒南岸先锋被全歼,水师也被一举荡平,此皆诸位臣下之功也。“琅琊王不忘回顾一下在座的诸位士人。
桓景接过话头,将今日困扰了他一整个早上的问题,娓娓道来:
”昨日确实是一个胜利,但是石勒并没有被完全击败。南岸除了三千老营被全歼之外,所投诚俘获者,大多为苟曦的降卒。
”所以他的十余万大军尚在北岸,完好无损。只要再给石勒一个月的时间,待他把水师重整之后,又可以继续南下。“
司马睿本来在胜利之后,希望听些好话,现在听闻桓景的分析,不禁皱起了眉头:”那么依卿之高见,孤应当怎么办呢?“
桓景走近司马睿,将随身带来的地图徐徐展开,指点着地图上的三处位置:
“此处是寿春,淮河北岸正是石勒的大军。
“此处是葛陂,乃是石勒伐木造舟,征集粮草的所在,由将军夔安镇守,听探子说其谋主张宾也在葛陂。
“此处是谯城,是不才军队屯驻的地方。”
指点完地理之后,桓景抬头,扬眉正色说:”石勒大军孤悬于寿春以北,犯了兵家之忌,只是欺中原无人,所以才将后方肆无忌惮地暴露出来。
”如果从谯城出发,越过陈县,以一支精锐直捣葛陂,烧毁其所有辎重粮草,则石勒纵有百万大军,也不得不北返。“
琅琊王点点头:“此计甚善,然而卿在谯郡的兵马足够吗?”
“正是因为不够,所以才来借兵。请殿下点精兵数千,随我从涡水北上,去往谯城。之后便可发动攻势。”
“好,孤亦有荡平胡虏之意,孤当尽发部属,交付......”
琅琊王如此好说话是桓景万万没想到的,他本来说借兵仅仅是试探,没想到司马睿答应得如此之快。可这时大殿一角传来一个声音,打断了司马睿。
“殿下,万万不可!寿春去年才初附,江东诸士族也只是初定。一旦调离直属亲卫,恐怕中枢空虚,人心浮动啊!”
“那么如果征发各江东士族的部曲呢?”
“殿下以为,江东士族真的忠心如此吗?”
座中正有江东士人,听闻年老侍从官此言,不免面红耳燥。但这观点本身,倒是正中肯挈。江东士族并不和司马睿一条心,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只是公开这么点明,未免过于张扬了。
“即使有忠义之士,江东弱兵,天下所知。从前以孙权之雄才,兴兵十万,尚不能攻克小小的合肥城。今日即使以亲兵付之,也很难帮到桓司马啊。”一旁另一个中年侍从也提出了建议。
这里的侍从官都这么跋扈的么?桓景算是开了眼界,看来此间势力,除了江东的本土士族,王导手下的侨姓士族之外,琅琊王自己的部属却是被侍从深深影响着。
桓景不禁看了看身旁的卞壸,他倒是一言不发,但好像也憋着什么话要说。
见这几位侍从纷纷提出反对意见,司马睿只得把这他们介绍一遍:
“今日卿所见的几位侍从,都是忠心耿耿的从事中郎们。”
他指着刚刚发话的那位中年侍从说:“这位是刘隗,从前做过彭城内史,以法治闻名。”
接着他又介绍那位年老的侍从。
“这位头发灰白的先生,叫刁协。从前是太常博士,以博闻善记闻名。”
刁协向桓景拱拱手,眼神却毫不客气。
“至于卿身旁那位从事中郎,叫卞壸,资格较浅些。想必卿和他已经熟识了。”
桓景看着三位从事中郎严肃的面庞,心里突然有些明白了。
琅琊王此人仁厚,优柔寡断。而这三人要么是严刑峻法之人,要么是礼教严谨之徒,总而言之,这几个近侍品性都或多或少有些极端,不近人情。但这恰恰保护住了性格软弱的司马睿,如同玫瑰花外的荆棘一般。
“所以借兵之议,暂且作罢?”司马睿试探着望望刘隗,又望望刁协,见他们没有反对意见了,才又继续说:
“桓司马,你也看到了,不是孤不愿借兵,只是江东形势复杂,孤也自身难保。”
这并不出乎桓景的意料,在原时空祖逖北伐之时,司马睿也只挤出了可怜的一千人马,这次桓景开口就是数千,琅琊王自然不可能真正答应。只是琅琊王先满口答应,再借近侍的反对甩锅的操作,让桓景隐约觉得,这个西晋王室最后的幸存者,并不像他看上去那样头脑简单。
这正是桓景此行的真正收获:明了琅琊王对北伐的真实态度,和近侍们巨大的影响力。光是知道这些,寿春此行探虚实的目的,就算圆满达成了。
“既然诸君没有异议了,就这么办吧。”
桓景望着身旁卞壸,发现他此时脸色涨红。难道此人作为近侍,竟与另外两个近侍意见不一,不愿琅琊王这么敷衍了事?
正当他疑惑之际,琅琊王命人给桓景上了一壶酒,微笑着说:
“座中尽是俊才,皆以清谈闻名。桓公子既然来此间一趟,不来清谈一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