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的眼神其实非常感恩段思平没有继续向前,不然,他的胳膊也早已经不知去向,然后就感恩戴德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段思平转过身,并未表现出任何让别人看出他表情的样子。
“让我来试试。”
言罢,从座位上站起来一位五短身材之人,如若此人坐在座位上,他的脚是根本不可能着地的。
那孙长老也算见识到段思平的功夫,索性他便介绍起来。原来他是江南三鬼的老三,人称鬼见愁的,仇见贵。江湖人见他长得奇丑,如果是小孩见了他,一定会被吓哭,所以就将他的名字倒过来念,就是鬼见愁。
这老二脸倒很白净,唯一让人诧异的是,此人的手指纤长。他就是江湖人称多一指的令若冬。言外之意,就是见到他就像是见到冬天一般。
这老大倒是让人难以捉摸,此人乃一介女流,据说骨骼惊奇,能将身体扭转一圈,却照样说话的史一芝。她的模样倒还是俊俏,可这紫黑紫黑的嘴唇,却让人不得不望而生畏。
那鬼见愁见段思平在细听孙长老的介绍。在还未吐完字,就已经虎虎生威到了段思平的面前。
段思平不慌不忙,脚踏中宫,以纯阳派的混元功,抵住了鬼见愁的前进步伐。
那鬼见愁见招式已被看穿,索性就纵身一跳,到了段思平的正上方。
刹那间双手一出,犹如磐石压顶一般,试图抓取段思平的头颅。
段思平早已经感觉到了异样,他脚步轻盈向前,而后用叉杆一戳,那鬼见愁在空中已然失去了重心。在掉落的时候,不得已用手撑在了地上,才没有出丑。
其实段思平的这几招,明眼人早就看在了眼里,很明显段思平所用的招式全部来自于纯阳派。
只不过,有的人招式娴熟,有的人招式拙劣罢了。如若不是特别异于他人,一般人是不会惊讶于此。
由此可见,他们这些人也没有碰到过特别厉害的高手,自然也就没有碰到过纯阳派的高手。
但是,段思平与他们的过招,只是用了一招,就将他们挑落在地,自然就有人不服,这里面自然就有善用华山剑法的灵山二侠。
如此这般,这一男一女便站了起来。
“前辈的纯阳剑法果然非同凡响,不过与我们的华山剑法相比,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
周围人听到不免“嘿嘿”耻笑起来。如果真的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那就不会两个人一起站起来了。
言罢,二人就秉剑站在了段思平的前方。
一句“看招”,二人就已经飞奔过来。
虽说段思平没有跟华山剑法比试过,但却看过华山派的生真道长和法诚大师比试过,知道这华山剑法的精妙之处。
段思平遂将内力灌输到那叉杆上,如此,那叉杆就跟一把利剑一样。
“刺”,“挑”,“拨”,“挡”丝毫不在话下。
段思平用叉杆一挡抵住了田际孜的一刺,可二人还没有及时撤招,那展荃丽的横向一划,那剑气,就已经逼近段思平的腰身。
段思平只好飞身一躲。只不过在落地的时候,他亦用剑气回补过去,这两股强有力的剑气,像一道闪电一样相撞,已然将周围的桌椅都已经尽数击碎在地。
段思平静身后,他暗叫到,这哪是比试,这二人分明是想要了他的性命。
这孙长老可没这么想,让他意外的是,这段思平竟然以内力灌输在叉杆上,以木作剑,可见其内力究竟有多深厚。
江湖上内力深厚的就那么几个人,纯阳派中的高手更是乏陈可新,难道会是名不见经传的隐藏高手。孙长老管不了那么多,但凡是为他卖命,他哪管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三人同时站定后,又像是约定好的一般,三人同时腾空而起。
灵山二侠的一招白虹贯日,如疾电,如临渊,动作行云流水,刹那间就到了段思平的身后。
段思平不慌不忙,以一招碧波浪中神针奇的招式,尽数点破了其中的玄机。
那二人还没落地就知已经输了。
但他们二人却依旧不依不饶,连续几招的华山剑法,虽说招招出奇,但是在段思平的纯阳剑法下,毫无胜算可言。
最后二人自然是俯首称臣。
段思平依旧压着嗓音说:“华山剑法精妙绝伦,我自愧不如。但二人的剑法只追求招式,却忽略了华山剑法的精髓。”
此言一出,就像是一只银针扎在了二人的心口。想当年,二人离开华山派的时候,长虚道长就跟他们说过类似的话。在一般的对手面前,那自然是不在话下。可遇到了绝顶高手,一眼便看出二人华山剑法的破绽。
二人佩服之极后,便回到了座位上。
孙长老自然是十分高兴,他仰天长啸,然后站起来,走到了众人的跟前,他说:“我孙某人能得到各位的鼎力协助,是上天我的指示,何愁不得华严经。”
段思平听闻孙长老的一席话,他倒吸了一口冷气。
“华严经”。
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于菩提树下为五比丘僧及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载佛陀之愿行果德,并开显种果无尽,事事无阂之妙旨。
言传身教的段思平还从父亲的亲授中知道,这华严经有三个汉译的版本。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
二、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
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称为《四十华严》。
现在的战乱年代还能不能找到手抄板或者原版是一码事。
另一码事是,这孙长老为何要找这《华严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