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太摇了摇头。
段思平便说:“我叫段思平,师太可以以我的辈分‘思’给良儿起个名字。”
师太听段思平这么说,也就一口答应下来,便给良儿起名“段思良。”
师太看着段思平若有所思的样子,便问:“你可否成家。”
段思平听师太这么说,他那愁苦的神情便烟消云散,一脸的甜蜜涌上心头:“嗯,我已经成家了,夫人是杨干贞的女儿杨莜婷。”
师太听闻,她“咦”了一声,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既然已经成家也就不能说什么。
再看段思平讲完话后一声长长的叹息,师太便追问道:“出了什么事?”
段思平就将最近发生的事情讲给了师太听。
听完后的师太十分同情段思平的遭遇,可又无可奈何,只是安慰段思平“吉人自有天相”的安慰话。
段思平在这里逗留的时间足够长了,他也要决定离开了,他本想带段思良一块走,可师太以段思平有大事在身,不便带着段思良。
段思平也只好将父亲教授给他的内功口诀,讲给段思良听,要他尽快学习。至于为何不将纯阳派的功夫教给他,只因段思平不知段思良能否有这个天赋,还有因为没得到师父的允许。只待下次遇到师父的时候,问个清楚。
段思平本想问师太第三段和第四段纯阳剑法的心法,但碍于父亲,担心勾起师太的伤心之事,所以就一直没有问。
段思平拜别师太后,再去拜别方丈,便离开了感通寺。
话说,江湖风云变幻,无不为名为利。段思平已经在江湖上“失踪”了半年多的时间了,依旧是杳无音讯。曾经对段思平做法不满的一些门派早已经蠢蠢欲动,这其中就以北方最大的门派-华山派最为突出。
华山派的长虚道长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这事在华山派早已经人尽皆知,这一日长虚道长便坐在太师椅上对生锟道人面授机宜。其大意是他身体已经一日不如一日,希望生锟道人早一日继承华山派掌门的位置。
生锟道人自然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为什么呢?并不是他以退为进,而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说的。
“师父,您老人家,身体依旧健在,虽说偶有咳嗽,但不是很厉害,我们师兄弟快要练好仙丹了。师父只要吃了仙丹,这病情自然就好了,也就不用将位置传给我了。”
长虚道长听生锟这么说,自然是不停点头,他很是欣慰,没想到徒弟们这么孝敬他,竟然背着他练仙丹。
长虚道长在重重咳嗽之后,便像是如释重负一般,而后转身从太师椅的暗格内拿出了一封信,而后说:“这封信,关系到江湖上的一桩恩怨,记住,你只有当上掌门后,才能打开。如果是仇家来寻仇,你把这封信给他,他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为何长虚道长会让生锟道人在他当上掌门后再打开那封信呢?在人的面相上有句话叫做“相由心生。”
这生锟生的一副浓眉大眼,国字脸,一脸的善相。他为人稳重踏实,冲淡谦和、恂恂儒雅,颇有君子风范。
生锟道人拿着那封信,他深知这个担子的重量,所以就问师傅:“我虽未大师兄,可是在师兄弟面前他不是最强的,如果选了我当掌门,恐不能将华山派发扬光大。”
长虚道长长吸了一口气,然后接着说:“这你有所不知,自古人品以德为重,《左传》中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如果想要将华山派发扬光大,光靠功夫是行的,更重要的是品德,才能走的长远。”
生锟道人还是有些担心,便这样问:“那这封信,师父总该告诉我它的来历,弟子也好应对。”
长虚道长便挥了挥手,示意生锟出去。
如此,生锟便无奈走出了这个屋子。
俗话说“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师徒二人见面才没有几天,这华山派早就传开了,其大意无非就是“大师兄要当掌门了”,“大师伯要当掌门了”等等。
前情曾提到过,长虚道长原来有五位弟子分别是生锟、生栩、生瀚、生煜、生塬。再加上后来的生真,共有六位徒弟了。
现在将六人的相貌,性格稍微交代一下。
生锟已经说过了,那就说说这生栩,此人虽说比师兄生锟年轻了几岁,可年纪也不过三十几岁,但是武功是这几人中最高的,此人天资聪慧,机敏过人,还自创了许多功夫,他手下的弟子自然功夫也比同辈的师兄弟高处不少,自然也就帮华山派立了不少功劳。
生栩道人表面上一脸的正气,可内心却是不可一世,他自始至终都认为华山派应该回到尚武的时代,以功夫高低见真章。
生瀚道人,功夫平庸,但是最为刻苦,所以深得师父的赏识,与大师兄关系也最近。
生瀚的面相也自然是最老实的,做人做事都是规规矩矩,他从不允许他门下的弟子惹是生非,所以也就平淡无奇。
生煜、生塬二人在这六人中功夫最为出奇,常自研华山剑法当中的优缺点。二人与二师兄私底下的关系也是最好的。
二人的面相,颧骨高耸,尖嘴猴腮,还有一句形容年轻人的一句话“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如果不是灵山二侠被逐出师门,他们二人也是没有可能升任到如此地位,这还要全仰仗二师兄在师父面前的极力推荐,这才有了今时今日,自然跟二师兄关系最好了。
在这场争夺掌门之位的争斗中,他们两派是互不相让,大大小小的比武数不胜数。
这一日,阳光明媚,初秋的太阳已经不再那么热烈。
生栩道人正在自己的房间内,喝着茶,似乎在思考着某些事情,就在他想不出头绪的时候,这房门也就不请自开了。
从外面进来两个人,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生煜、生塬二人。